順天府華嚴全一至溫禪師
字其玉。刑州郝氏子。生宋寧宗嘉定丁丑。幼聰敏異常。兒六歲。見寂照善應對。照曰。汝其為釋乎。師心許之。會照避亂。遠隱遼西。乃從照上首。辨菴訥祝髮。當理宗紹定戊子也。聞無還富開法萬壽。莅眾甚嚴。師偕十僧。往佐之。師好學博記多聞。論辨無礙。參萬松典侍司。凡松所示。一聞輙了。松常令代應對。機鋒不可犯。遂得記。太保劉文貞。以師有經世才。數薦於上。世祖詔見。與語大悅。留內庭者三載。於王化多有贊翊理授以官。師辭曰。天下佛法流通。實僧至願。富貴非所望也。世祖嘉之。賜號佛國普安大禪師。憲宗末年。緇羽之士。各為違言。以相傾上命。聚訟於和。林剖決真。偽師從少林諸師辨之道。士義墮。自是法道大興。至元丁卯五月。示寂於桓州天宮寺。異香遠聞者三晝夜。火浴心舌。牙齒不壞。後有掊其地。深數尺。皆得舍利者。世壽五十一。臘四十。
河南府少林法王復菴圓照禪師
上黨李氏子。幼穎悟。不嗜暈茹。年十一。出家於紫團山慈雲寺。十六登具。遂遊學精教乘。後依萬松有年。得悉禪旨。出世德州大寧。次遷齊河之普照鵲里之崇孝登封之法王京師之萬壽。後仍歸宿普照。至元癸未三月六日示寂。壽七十八。僧臘六十二。塔於本山。其臨瘞時。有鶴百數。盤旋其上。
丞相移剌真卿居士
字楚材。本姓耶律。及金滅遼。歸金改姓移剌。初京師禪宿。居多唯聖安。澄獨尊士。常訪以祖道。屢舉古尊宿語錄中所得扣之。安間有許可。士亦自恃為得。及遭憂患。薄功名而求道之心益切。遂再以前得訪聖安。安為大翻前案。不然所見。士甚惑焉。問其故。安乃從容諭之曰。昔公居要地。易為喜怒。又儒者多無諦信。搜摘語錄。不過一資譚枘。故余不即痛下鉗錘耳。今揣公之心。果為本分事問余。余豈敢更孤負乎。於是乎不吝苦口。然余老矣。萬松老人。宗門大匠。公能見之。自當了公大事。士唯唯。走參萬松於報恩。甚相契合。於是杜絕人迹。苦心力究者幾三年。始獲印記。因號湛然居士。
甞敘萬松評唱。其略曰。佛祖諸師。埋根千丈。機緣百則。見世生苗。天童不合抽枝。萬松那堪引蔓。湛然向枝蔓上。更添芒索。穿過尋香逐氣者。鼻孔絆倒行。玄體妙底。脚跟向去。若要脚跟點地鼻孔。撩天却須向者。葛藤裡穿過始得。
先是。元世祖將西征。有司奏。五臺等處僧徒。有能呪術。武略及有膂力者。可為部兵[一/(尸@邕)]。從西征。士為言於上曰。釋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殺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鵞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持。雖死不犯。用之行兵。奚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無志行在彼。既違佛制在此。豈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之從王師也。帝從之。乃寢其奏。太宗十五年卒。壽五十五。當南宋理宗淳祐癸卯也。
僊巖德禪師法嗣
順德府天寧弘明虗照禪師
遼州申氏子。禮太原王山枝足。出家為大僧。未幾足命徧參。因謁僊巖。後聞版聲。豁然有悟。尋受記焉。去止燕之歸義。元太宗己丑。同門圓福無還超。請師開法淨土。戊戌遷刑臺之天寧。憲宗壬子五月八日。沐浴更衣。辭眾曰。四大無常。汝輩善自珍重。索筆書偈曰。兩處住持。無法可說。打破虗空。一輪明月。擲筆而逝。茶毗舍利百餘顆。五色燦然。門人子顏子淇。塔於墳菴。次年世祖。遷舍利於天寧。壽五十七。臘三十八。
大鑑下第二十五世
萬壽裕禪師法嗣
河南府登封嵩山靈隱文泰禪師
太原汾州陽城魏氏子。宿秉靈知。穎悟過人。父母聽薙染受具。後遊學太行經入東魯。稍涉教乘。知算沙非了生死計。乃棄之。參雪峰恒有年。次參太原深皆有所詣。然心頭終不能無事。聞雪庭主少室往參焉。庭問當機一句。試拈出看。師擬開口。庭遽曰。家產被人籍沒了也。還在者裡呌屈。師乃撫掌曰。爭奈我何。庭曰。者風顛漢出去。師曰。仁義道中。且與一拜。於是執侍十載。終始如一受囑。後奉旨開法少林。風規整肅。機用越倫。當時稱雪庭高弟有二泰一肅者。師其一焉。
上堂。塵劫來事。只在于今。河沙妙德。總在心源。試教伊覿面相呈。便不解當風拈出。且道。過在甚麼處。良久卓拄杖曰。只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僧參。提坐具擬拜。師曰。天網恢恢。疎而不漏。曰本欲投誠。被和尚撐。住拜不下時如何。師曰。撐汝飯袋子到骨。出有甚麼用。曰也須將錯就錯便拜。師曰。錯你九玄七祖。當甚麼盌。僧無語。師曰。有頭無尾漢出去。
元世祖至元己丑正月。示微疾。謂維那曰。古人坐脫立化。即不無於衲僧分上。皆餘事也。山僧則不然。言畢遂掩息。右脇吉祥而逝。當正月小盡日也。門人舉闍維分靈骨。建窣堵於少林寶應兩處。
太原府報恩寺中林智泰禪師
汾陽魚城溫氏子。剷髮於華嚴。耑業經律。一日喟然嘆曰。大丈夫。當體究大事。作超佛越祖一流人。焉能區區於此耶。時雪庭主法萬壽。師依之有年。一日以事觸庭。庭曰。有頭無尾。東西有甚交涉。師猶出語不遜。庭曰。不但無尾。亦且無頭。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