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弄物不知各。各與二十拄杖。不見道。見義不為。何勇之有。
  冬至上堂。舉洞山冬夜。與泰首座喫果子次。問曰。有一物。明如日。黑如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過在甚麼處。坐曰。過在動用中。洞山令侍者掇退果桌。師曰。當斷不斷。反招其亂。若是徑山。見他道過在甚麼處。便與掀翻果桌。亦使旁觀知有宗門爪牙。雖然。也須脚踏實地始得。拈拄杖曰。不向藍田射石虎。何人知是李將軍。卓拄杖下座。
  上堂。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一暗一切暗。一明一切明。所以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聖人法。聖人不會。聖人若會。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即是聖人。到者裡。塵勞煩惱菩提解脫。縛作一塊。且道。非非想天。即今有幾人修因證果。拈拄杖曰。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日日從今日始。拄杖子亦從今日始。卓拄杖曰。擊碎三玄三要門。普天匝地清風起。
  上堂。舉玄沙因鼓山至。畫一圓相。山曰。人人出者箇不得。沙曰。情知你向驢駘馬腹裡作活計。山曰。和尚又作麼生。沙曰。人人出者箇不得。山曰。為甚和尚恁麼道却得。某甲恁麼道却不得。沙曰。我得你不得。師曰。玄沙與鼓山。難兄亦難弟。若要出得者箇。總欠悟在。雪竇曰。只知貪觀白浪。不知失却手橈。緇素眼何在。驀拈拄杖畫一畫曰。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闌干。
  浴佛上堂。舉藥山因遵布衲浴佛話。師曰。藥山能縱不能奪。布衲能奪不能縱。總未具超宗眼在。黃龍南曰。二尊宿一出一入。未見輸贏。三十年後。不得錯舉。早是錯下名言。徑山見處。也要諸人共知。今日殿中普請浴佛。者箇那箇。不得動著。杓柄到手。更莫顢頇。擊拂子曰。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永樂癸未十月二十三日。示寂於不動軒。世壽五十八。僧臘四十五。闍維。煙焰所至。舍利如貫珠。塔于凌霄之陽。

  壽昌源禪師法嗣
  寧波府天童元明原良禪師

  寧海周氏子。初住瑞巖。後遷天童。有侑宏智祖塔辭曰。嗚呼山不讓塵。故能成其高。海不讓流。故能成其深。師非宿備六度萬行之願輪。則曷由樹斯大法之功於古今。聖人出興。作百世師。千載一時。惟師得之。巍巍窣堵。鎮茲東谷。洞上一宗。真規復復。昭告菲詞。深勒崖谷。願師再來。為法作則。

  徑山悅禪師法嗣
  寧波府慈谿定水見心來復禪師

  南昌豐城王氏子。至正壬午。祝髮于邑之西方寺。走雙徑謁南楚。久之乃得證入。無何避兵會稽。遂主慈谿定水。凡廢者煥然一新。以干戈間阻。不能省母。作室于澗東名蒲菴。取陳尊宿義。後遷鄞之天寧。杭之靈隱。
  舉馬祖遣人送圓相上徑山話。頌曰。緘回特地謝殷勤。海月山雲見處親。莫怪南陽太饒舌。乾坤誰是不疑人。
  舉僧問馬祖離四句絕百非話。頌曰。一幅氷綃五色新。玉梭巧織鳳池春。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鍼度與人。
  舉文殊維摩各說不二法門話。頌曰。妙喜天中問疾過。機先勘破老維摩。剎塵常說虗空聽。一默相酬早是多。
  舉文殊令善財採藥話。頌曰。是藥拈來會得麼。神方不必問耆婆。若言殺活全工巧。大地羣生病轉多。
  舉靈雲見桃花玄沙未徹話。頌曰。盡向長安踏早春。紫騮隨處逐芳塵。年年歌管東風裡。解識桃花有幾人。
  洪武戊申。召至京。賜食內庭。慰勞優渥。適建鍾山大會。敕師陞座說法。復命蜀王椿。從師問道。有答蜀王問參禪法要書。一千餘言。又答晉王問禪要書。五百餘言。所著有蒲菴集。及蒲菴外集。行世。

  靈隱明禪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休菴無旨可授禪師

  台州臨海李氏子。年十二。依季父沙門仲智於石門寺。十九得度為大僧。參普覺於靈隱。問答之頃。疑情頓釋。至正丙戌。出世台州安聖。閱五年。遷隆恩。又二年。補真如。明年行宣政院。選主龍華。一坐十三夏。洪武癸丑。杭郡侯命主中竺。至則淨慈諸勤舊。相與力爭。屢却不聽。不得已強居二載。退臥竹院。一日示疾。召左右曰。吾逝矣。左右進觚翰。師麾去曰。吾宗本無言說。泊然而寂。世壽六十九。僧臘五十。火浴。齒牙貫珠不壞。設利光瑩。色如金晶。其徒斂諸不壞。并遺骼。歸龍華塔而藏焉。

  天界信禪師法嗣
  溫州府江心覺初慧恩禪師

  久依孚中信。信居護龍河上。師甞分座說法。後信示寂。師出世建業之聖泉。次遷永嘉雅山。未幾江心虗席。牧守請主之。所著有三會語錄。

  天目本禪師法嗣
  金華府義烏伏龍無明千巖元長禪師

  蕭山董氏子。年七歲。從諸父比丘曇芳於富陽法門院。十九薙髮。受具戒。學律於靈芝。會行丞相府飯僧。中峰適在座。遙見師。呼而問曰。汝日用如何。師曰念佛。峰曰。佛今何在。師擬議。峰厲聲叱之。師作禮求示法要。峰以狗子無佛性話授之。縛茅靈隱。脇不沾席者三年。一日聞雀聲有省。亟往見峰。峰復叱之。師憤然歸。夜靜。忽鼠翻食猫器。墮地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