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騎○京師有譖毀禪宗者。師曰。此法門大事。吾當忍死爭之。遂詣闕。被旨集諸宗徒廷辯○元世祖問。禪以何為宗。師奏淨智妙圓。體本空寂。非見聞覺知。思慮分別所能到。宣問再三。師歷舉西天東土諸祖。以至德山臨濟棒喝因緣。餘二千言。又宣進榻前。與譖者反復論難。譖者辭屈。世祖大悅○師陛辭南歸。示眾曰。我本深藏巖竇。隱遯過時。不謂日照天臨。難逃至化。又曰。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徑山復災。師謂眾曰。吾宿負此山債耳。復竭力營建。匯殿坡為池。他屋以次落成○至元三十年六月十七日。書偈而逝。後建塔於寺之西麓(淨慈聞嗣)。

  湖州何山鐵鏡至明禪師

  福唐長溪王氏子。見偃溪聞於淨慈。朝參暮叩。久之始獲印證。至元辛巳。出世何山。移大梅。元大德庚子。復請歸何山○上堂。今朝八月二十五。記得洞山離杳渡。落在雲門網子中。有屈至今無處訴。豎起拂子曰。看。雲門大師來也。合喫何山手中棒。且道過在什麼處。不合鼓弄人家男女○延祐乙卯。十一月初五日。呼其徒囑後事。索紙大書曰。絕羅籠。沒回互。大海波澄。虗空獨露。擲筆翛然而逝(淨慈聞嗣)。

  慶元天童止泓鑒禪師

  初住慶元真如。移天童。上堂。諸佛不真實。說法度群生。菩薩有智慧。見性不分明。白雲無心意。灑為世間雨。大地不含情。能長諸草木。古德與麼提唱。於四諦法中。開鑿人天。不妨善巧。若據衲僧分上。何啻白雲萬里○上堂。拈拄杖。一有多種。二無兩般。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拄杖子聞與麼道。不覺忻忻笑曰。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擲下拄杖下座(淨慈聞嗣已上三人)。

  慶元天童石門來禪師

  嘗作翦刀頌曰。渾鋼打就冷光浮。兩刃交鋒未肯休。直截當機為人處。何曾動著一絲頭(大川濟嗣)。

  慶元雪竇野翁炳同禪師

  新昌張氏子。參大川濟。一日入室次。濟舉臘月火燒山話。師擬開口。濟遽枯竹篦拄之。師豁然省旨。後縛茅仗錫峰。日扃戶書法華。嘗有老來非厭客。靜裏欲書經之句(大川濟嗣已上二人)。

  臨安靈隱悅堂祖誾禪師

  南康周氏子。年十三。告辭父母。薙髮出家。一日閱華嚴經。至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忽有省。即往見別山智於蔣山。問近離何處。師曰。江西。智曰。馬大師安樂否。師叉手進前曰。起居和尚。智俾入侍司。未幾至杭。見斷橋倫於淨慈。問臨濟三遭黃檗痛棒是否。師曰是。倫曰。因甚大愚肋下築三拳。師曰。得人一牛。還人一馬。倫頷之。倫逝。而介石朋補處。一日朋室中舉庭前柏樹子話。師擬議。朋抗聲曰。何不道黃鶴樓前鸚鵡洲。師言下頓悟。即命侍香○元貞初。奉詔赴闕。入對稱旨。賜璽書通慧禪師號。并金襴法衣○大德九年。住靈隱。一僧新到。師問何處來。僧曰。閩中。師曰。彼處如何住持。僧曰。飢即喫飯。困即打眠。師曰錯。僧曰。未審和尚此間如何住持。師拂袖歸方丈○居四載示疾。訣眾偈曰。緣會而來。緣散而去。撞倒須彌。虗空獨露。偈畢乃跏趺而化(雙林朋嗣)。

  盧山圓通雪溪逸禪師

  讚興化和尚偈曰。中原一寶有來由。得拶君王引幞頭。到此若無青白眼。當機誰敢謾輕酬(弁山阡嗣)。

  岳州灌溪昌禪師

  山居偈曰。閒來石上玩長松。百衲禪衣破又縫。今日不憂明日事。生涯只在盋盂中(無鏡徹嗣)。

  支提愚叟澄鑒禪師

  寧德張氏子。參無文於薦福。遂許入室。至元二十年。世祖勑住支提。賜號通悟明印大師。後將示寂。沐浴更衣。書偈曰。八十二年。落賺世緣。躍翻筋斗。應跡西乾。擲筆危坐而逝(薦福燦嗣)。

  紹興大慶尼了庵智悟禪師

  福州王氏女。幼孤。年十一。白母願出家。因誦維摩經。至諸佛國土。亦復皆空。豁然頓悟○往參雲峰信。信問曰。上座什麼處住。師曰。不住南臺江邊。信曰。畢竟住在什麼處。師不審便行。信叱曰。走作什麼。合喫山僧手中棒。師面熱汗下。次日復往請益曰。某甲昨日祇對和尚。有什麼過。信厲聲曰。更來者裏覓過在。師釋然曰。月明照見夜行人。信顧旁僧曰。看渠根器不凡。遂印以偈。有相逢若問其中事。風攪螺江浪拍天之句○上堂。拈拄杖。天乖十二闌干角。風滿三千世界中。熱惱變成清淨境。禪心頓覺悟真空。靠拄杖。有甚共語處○上堂。大陽門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時時九夏。古人甚麼道。未免坐在者裏。大慶即不然。山轉疑無路。溪回別有村○上堂。柳絮飃風。杏華沐雨。好箇生機。快須薦取。以拂子擊禪牀曰。咄。三十年後。不得錯舉(雪峰信嗣)。

  寧波天童西江謀禪師

  被勑住天童。歷四十年。貌枯色瘁。涖眾孤峻。機語峭拔。音如洪鐘。理宗朝。三被寵錫。其示眾曰。春日晴。黃鸝鳴。最親切。誰解聽。一日將入滅。顧侍僧曰。一笑翻身。日面月面。遂逝(華藏淨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