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林檎。”
洪武二十六年春,詔徵天下高行沙門,師與舉首,對揚稱 旨。秋函命祭廬山,禮成,復命賜衣一襲。是冬得 旨升住徑山。
上堂:
自有生佛以來,說法如雲如雨者,不可勝紀。徑山今日權借虗空為口,須彌為舌,宣說真俗不二法門。十方世界情與無情,一時異口同音讚言,善哉善哉希有希有。眾中莫有旁不甘底麼?出來與拄杖子相見。拈拄杖卓一下,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上堂:
人從廬嶽來,接得華頂信。報道南山白額虎,却在龍淵裏藏牙伏爪。東海赤梢鯉,直上鷲峰頭躍浪衝波。好大眾!一大藏教何曾說到者裡。雖然,徑山拄杖子未肯放過在。拈拄杖畫一畫,曰:“仙人張果老,不愛藥葫蘆。”靠拄杖,下座。
忽于十月二十三日,謂眾曰:“難!難!二八嬌娘上高山,老僧扶不得。”言竟遂寂。


徑山悅禪師法嗣

杭州靈隱見心來復禪師

南昌豐城王氏子。祝髮於邑之西方寺,誓屏諸緣,直明涅槃妙旨。久之,全體無礙。謁南楚,楚然之,留司內記。初住越之定水,作室東澗,名曰“蒲菴”。示睦州思親之意,掩關示眾:“槁木形骸百念灰,溪猿野鶴苦相猜。柴門獨掩青松雨,笑口逢人亦懶開。”甞賦白牛偈,曰:“耕雲不住海門東,収放楞枷小朵峰。露地已忘調伏力,雪山誰識去來蹤。放歸祇樹隨羊鹿,種就曇花伴象龍。一色天闌頭角別,水精池沼玉芙蓉。”
洪武元年冬,以高行召,說法鍾山,賜食內庭。師有能文聲,上詔侍臣取而覧之,褒美弗置。時蜀王椿為 太祖所鍾愛,命儒臣李時荊蘇伯衡等,與師論道無虗日。蜀王遇師甚恭,命撰坐心.觀道.崇本.敬賢四箴,牓於宮以自警。二十四年,山西捕獲胡黨,舉師等往來胡府,坐罪入滅。


靈隱明禪師法嗣

杭州淨慈無旨可授禪師

台之臨海李氏子。年十二,入石門寺為驅烏,十九得度為大僧。已而嘆曰:“所貴為比丘者,務欲究明心宗爾。苟纏蔽文字相中,何時能脫離耶?”遂杖筞遍歷諸方,因緣俱弗契。久之,參普覺明公于靈隱,問答之頃,疑情頓釋。覺可之,命充堂司。尋反石門,白巖真公延居上座。
至元六年,出世台之大雄,遷隆恩,補白巖。明年遷龍華,一坐十五秋,百廢俱修,乃作休菴于西塢。日修淨土業,且曰:“此即禪功也,惡可強明同異哉!”洪武六年,杭之中竺,以府侯之命起師主其席,師勉強應之。行至江濵,淨慈諸勤舊帥眾邀于道,擁入居其位,師却之不得,色頹然不怡。居二載,手撾鼓而退,歸臥竹院,俄示疾。端坐西向,謂左右曰:“吾將逝矣。”眾請偈,師曰:“吾宗本無言說。”乃合爪稱佛號,至聲漸微而寂。茶毗,牙齒貫珠不壞,舍利色如金銀水精者遍地,藏于龍墖。


烏石愚禪師法嗣

南京靈谷寺無涯非幻禪師

衢之西安人。從傑峰為僧。峯問:“何處來?”師曰虗空無向背。”峰指寺鐘俾作頌,師曰:“百煉爐中滾出來,虗空元不惹塵埃。如今挂在人頭上,撞著洪音遍九垓。”時年十二,峰器之,即令祝髮。永樂丁亥,太宗文皇帝有事于長陵,徵師入對稱旨,大嘉賞賚,命住靈谷。庚子春,上建法會,師若不經意。其徒問之,師笑曰:“自家有一大事甚緊,何暇他及?”乃書偈曰:“生死悠悠絕世緣,蒙恩永樂太平年。者回撒手空歸去,雪霽雲消月正圓。”遂逝。


羅陽三峰寺太初啟原禪師

日本國人。年十九,參上國四十五員知識,末於傑峰得法,後住三峰。一日,書偈曰:“生也鐵面皮,死也鐵面皮。一椎百雜碎,白日繞鐵圍。”擲筆而逝。塔于院南。

繼燈錄卷第五


[讨论稿]繼燈錄卷第六 【天末来风】 :: // ()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繼燈錄卷第六
    鼓山嗣祖沙門 元賢 輯


  臨濟宗
南嶽下二十四世
  伏龍長禪師法嗣

  蘇州鄧蔚山萬峰時蔚禪師

溫州樂清金氏子。年十三,依本縣演慶昇講主出家。十六,落髮。十九,更衣學禪。聞杭州虎跑止巖和尚道譽,遂往參謁。巖付以三不是話,乃回明州,於達蓬山佛跡寺故址卓菴辦道。
一日,正在疑悶中,忽聞寺中宗律師舉:百丈問溈山“不可喚作淨瓶,喚作甚麼”,溈山踢倒淨瓶便行。不覺觸破疑團,說偈曰:“顛顛倒倒老南泉,累我工夫却半年。當下若能親薦得,如何不進劈胸拳?”遂往華頂訪無見,求決擇。
見問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師進前問訊云:“不審見。”
復問:“如何是道?”
師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