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師水枕
祖庭《事苑》曰:未見出處。


祖心背觸
(《會元》十七) 黃龍祖心
室中常舉拳,問僧曰:“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喚作甚麼?”


道一長短
(南岳讓法嗣 《傳燈》六)
有僧於馬祖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短,問曰:“不得道一長三短,離此四句外,請和尚答。”
師乃畫一畫,云:“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

石樓無耳
(石頭法嗣 《會元》五)
汾州石樓和尚因僧問:“未識本來性,乞師方便指。”
師云:“石樓無耳朵。”
僧云:“某甲自知非。”
師云:“老僧還有過。”
僧云和:“尚過在甚麼處?”
師云:“過在汝非處。”
僧禮拜,師便打。


真溪具眼
(曹溪法嗣 《會元》十三)處州廣利容禪師
初住真溪,有僧來參,師竪起拂子,云:“真溪老漢還具眼麼?”
僧云:“某甲不敢見和尚過。”
師云:“老僧死在闍梨手裡。”
僧以手指胸便出,
師云:“闍梨見先師來。”
至晚師喫茶,僧拈起盞曰:“者箇是諸佛出世邊事,作麼生是未出世邊事?”
師以手撥却盞,云:“到闍梨死在老僧手裏。”
僧云:“五里牌在郭門外。”
師云:“無故惑亂師僧。”
僧便起,謝茶。
師云:“特謝相訪。”


可真點胸
(慈明法嗣 《普灯》三)
翠岩可真禪師到慈明大師,慈明看便問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可真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明曰:“頭白齒黃猶作這見解。”
可真垂淚,求指示。
明云:“你可問我。”
可真以前語問之。
明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即於其所,頓明大法。
住翠岩,世推為天下法窟。


昌禪擔板


德山招扇
(《傳燈》十六)襄州高亭簡禪師
初隔江見德山,遙合掌,呼云:“不審。”
德山以手中扇再招之,簡忽開悟,乃橫趨而去,更不迴顧。
後於襄州開法,嗣德山。


迦葉剎竿
(《會元》一)
阿難問迦葉云:“師兄,世尊傳金襴袈裟外,別傳何物?”
迦葉召阿難,
難應諾,
葉云:“倒却門前剎竿著。”


佛光錦帳
佛光無礙禪師
自蘇州永安赴詔,住大相國寺“惠林禪院”。惠恭皇后甞於簾下見,登對罷,乘空而去。自爾,以太宮所進御膳供養,復令取禪師所食之餘還宮;又以地錦製法衣,自綴禪牌賜之,以表奉法之誠;冬月,賜紅錦帳子,乃至服飾器皿之類。光遂以宮中所賜法衣回施法雲佛照禪師,法雲復寄與洪州寶峯湛堂和尚,書云:“地錦法衣與師弟行先師之道。”湛堂示寂留山門,至今猶存。


祐國金襴


湑終海島


亮隱西山
(《會元》三)洪州西山亮座主
棄經論,因參馬祖,祖問曰:“見說座主大講得經論,是否?”
亮曰:“不敢。”
祖曰:“將甚麼講?”
亮曰:“將心講。”
祖曰:“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爭解講得?”
亮抗聲云:“心既講不得,莫是虗空講得麼!”
祖曰:“却是虗空講得!”
師拂袖而出,
祖乃召云:“座主!”
師回首,
祖曰:“從生至老,只是者箇。”
師豁然大悟,遂禮拜。
祖曰:“者鈍根阿師禮作麼!”
亮歸告眾曰:“某甲所講經論,謂無人及得。今日被馬祖一問,平生工夫氷釋。”
已而乃隱西山,更無消息。至今西山中人往往見之。
政和中,有士人姓熊,失其名,世為邦陽人。遊洪之諸山,道過翠岩。時長老思文即其鄉人,遣二力荷轎舁,至空相所。經林壑隱翳,忽覩一僧貌古神清,龐眉雪頂,編葉為衣,坐於磐石,如壁間畫佛圖澄像,心疑其異人,自惟:“亮公隱於西山,恐或是也。”
踧踖而問曰:“莫是亮公不?”
僧以手向東指,熊隨手回,顧失僧所在。時小雨新霽,熊撫其坐處而石猶溫。
回顧躊躇大息曰:“夙緣不厚,遇猶不遇也!”


大道松妖
(汾陽法嗣 《僧寶傳》下)
泉大道住保真庵,蓋衡湘至險絕處。夜地坐祝融峯,下有大蠎盤繞之。泉解衣帶縛其腰,中夜不見。明日杖策徧山尋之,衣帶纏枯松上,盖“松妖”也。


黃龍赤斑
(《傳燈》廿一)
福州皷山智岳了宗大師至鄂州黃龍,問曰:“久響黃龍,到來只見赤斑蛇。”
黃龍曰:“汝只見赤斑蛇,且不識黃龍。”
宗曰:“如何是黃龍?”
曰:“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