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也)問:“庵主在麼?”。師曰:“誰?”曰:“行脚僧”。師曰:“作甚麼?”曰:“禮拜庵主”。師曰:“恰值庵主不在”。曰:“你聻”。師曰:“向道不在,說甚麼你我”。拽捧趂出。遇次日再來,師又趂出。遇一日又來問:“庵主在麼?”師曰:“誰?”曰:“行脚僧”。揭簾便入。師欄胸桶住,曰:“我這裡狼虎縱橫,尿屎鬼子三回兩度來討甚麼?”曰:“人言:庵主親見汾陽來”。師解衣抖擻,曰:“你道我見汾陽,有多少奇特?”曰:“如何是庵中主?”師曰:“入門須辨取”。曰:“莫祇這便是麼?”師曰:“賺却幾多人”。曰:“前言何在?”師曰:“聽事不真,喚鐘作甕”。曰:“萬法泯時全體現,君臣合處正中邪去也”。師曰:“驢漢不會便休,乱統什麼?”曰:“未審客來將何祇待?”師曰:“雲門餬餅趙州茶”。曰:“恁麼,則謝師供養去也”。師叱曰:“我這裡大種也未有,早言謝供養”。
圓照戲端
(天衣懷法嗣 《僧寶傳》)圓照禪師,元祐初,自京師“惠林寺”退歸姑蘇。見端師子於“甘露”,曰:“汝非端師子乎?”曰:“是”。師戲之曰:“村裡師子耳”。端應聲曰:“村裏師子村裏弄,眉尾與眼一齊動。開却口,肚裏直,籠統不愛人取拳。直饒弄到帝王宮,也是一場乾打閧”。師粹美,不悟其譏也。
誌公難邈
(《會元》二)寶誌禪師。初,金陵東陽民朱氏之婦,上巳日聞兒啼鷹巢中,梯樹得之,舉以為子。七歲依鍾山大沙門僧檢出家,專修禪觀。宋太始二年,髮而徒跣,著錦袍,往來皖山、劒水之下。以剪尺、拂子、柱杖頭負文而行。天鑑二年,梁武帝詔問:“弟子煩惑未除,何以治之?”答曰:“十二”。帝問:“其旨如何?”答曰:“在書字時節,刻漏中益不曉”。帝甞詔畫工張僧繇,寫師像。僧繇下筆輙不自定。師遂以指剺面門,分披出十一面觀音,妙相殊麗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寫。
六祖難塑
(《傳燈》五)六祖因蜀僧名方辨來謁祖云:“善揑塑”。祖正色曰:“試塑看”。方辨不領旨,乃塑祖真可,高七寸,曲盡其妙。祖觀之曰:“汝善塑性,不善佛性”。酬以衣物。僧禮謝而去。
章敬撥空
(馬祖法嗣 《傳燈》七)京兆府“章敬寺”懷惲禪師。或問:“禪師所傳心地法門,為是真如心、妄想心、非真非妄心?為是三乘教外別傳底心?”師云:“汝見目前虗空麼?”曰:“信知常在目前,人自不見”。師曰:“汝莫認影像”。曰:“和尚作麼生?”師以手撥空三下。曰:“作麼生即是?”師曰:“汝向後會去在”。
雲門抽顧
(《人天眼目》)雲門每顧見僧即曰:“鑒咦”。而錄之者曰:“顧鑒咦”。德山密禪師刪去“顧”字,但曰:“鑒咦”。叢林目以為《抽“顧”頌》。北塔祚禪師作偈曰:“雲門‘顧鑒’笑嘻嘻,擬議遭渠‘顧鑒咦’。任是張良多智巧,到頭於是也難施”。
悟本稱奇
(雲岩晟法嗣 《會元》十三)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禪師,參溈山。問云:“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溈曰:“闍黎莫記得麼?”師云:“記得”。溈曰:“汝試舉一編看”。
師遂舉:“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國師曰:‘墻壁瓦礫’。曰:‘豈不是無情?’國師曰:‘是’。僧云:‘還解說法否?’國師云:‘常說熾然,說無間歇’。僧云:‘某甲為甚麼不聞?’國師云:‘汝自不聞,不可妨他聞者也’。僧曰:‘未審甚麼人得聞?’國師曰:‘諸聖得聞’。僧云:‘和尚還聞否?’國師云:‘我不聞’。僧云:‘和尚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國師曰:‘賴我不聞。我若聞,即齊於諸聖;汝即不聞我說法也’。僧曰:‘恁麼則眾生無分去也’。國師云:‘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僧云:‘眾生聞後如何?’國師云:‘即非眾生’。僧云:‘無情說法據何典教?’國師云:‘灼然言不該典,非君子之所談。汝豈不見華嚴經云: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
師舉了,溈曰:“我這裏亦有,祇是罕遇其人”。師云:“某甲未明,乞師指示”。溈竪起拂子,曰:“會麼?”師云:“不會,請和尚說”。溈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師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雲岩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師云:“未審此人如何?”溈云:“他曾問老僧:‘學欲奉師去時如何?’老僧對佗道:‘直須絕滲漏始得’。他道:‘還得不違師旨也無?’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這裏’。”
師遂辭歸溈山,徑造雲岩。舉前因緣了,便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岩云:“無情得聞”。師云:“和尚聞否?”岩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云:“某甲為甚麼不聞?”岩竪起拂子云:“還聞麼?”師云:“不聞”。岩云:“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師云:“無情說法該何典教?”岩曰:“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於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太奇兮也太奇,無情說法不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