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84-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建中靖国续灯录-宋-惟白-第39页

旨如何。
  師云。末頭先度五俱輪。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師云。青青河畔草。
  僧曰。磨後如何。
  師云。鬱鬱園中柳。
  僧曰。磨與未磨。是同是別。
  師云。同別且致。還我鏡來。僧擬議。師便喝。
  師云。開口是。合口是。眼下無妨更著鼻。開口錯。合口錯。眼與鼻孔都拈却。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說假。佛也安。祖也安。衲僧肚皮似海寬。此乃一出一入。半合半開。是山僧尋常用底。敢問諸禪德。剎竿因甚頭指天。力士何故揎起拳。良久云。參上堂云。我有遮一著。人人口裏嚼。嚼得破者。速須吐却。嚼不破者。翻成毒藥。乃召。諸禪德。作甚滋味。試請道看。良久。云。醫王不是無方義。千里酥香象不回。
  上堂云。春雨微微。繼日以時。庭花欲發未發。原草將披未披。嶺上泥牛頻吼。林間木馬長嘶。堪笑老盧無志氣。貪佗衣鉢夜奔馳。自從龍朔星霜後。殃及兒孫知不知。喝一喝。下座。
  上堂云。翻手為文。覆手為武。且執單刀。堦墀伏事。不翻不覆。文武雙全。坐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無明羅剎活捉生擒。生死魔軍冰消瓦解。直得 皇風蕩蕩。 帝道平平。統三界以為家。作四生之恃怙。正當此時。且道功歸何處。良久云。大勳不立賞。柴扉草自深。
  上堂。拈拄杖云。遮拄杖。在天也。與日月並明。在地也。與山河同固。在王侯也。以代蒲鞭。在百姓也。防身禦惡。在衲僧也。晝橫肩上。度水穿雲。夜宿旅亭。撑門拄戶。且道在山僧手裏用作何為。要會麼。有時放步東湖上。與僧遙指遠山青。擊繩牀。下座。
廬山萬杉善爽禪師
問。如何是萬杉境。
  師云。萬株杉下千尋竹。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云。老僧叉手對闍棃。
  問。佛法大意。請師指示。
  師云。崑崙頭戴華山尖。
  師云。古即今。今即古。家家窻下有諸祖。文殊示現滿山川。自是時人不能悟。大眾。且道悟箇什麼。咄。
  晚參。侍者度拂子與師。師云。百丈昔因拈起悟。始覺蒸餬是麵做。禪人到此莫商量。向道僧堂對厨庫。復云。經有經師。論有論師。律有律師。教老僧說箇什麼。良久。云。春因歸堂打睡。
越州天章寺元楚寶月禪師
問。如何是佛。
  師云。番人不著袴。
  僧曰。學人未曉。
  師云。道士却簪冠。
  僧曰。向上更有事也無。
  師云。有。
  僧曰。如何是向上事。
  師云。月似彎弓。少雨多風。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云。南人性獠。
  僧曰。意旨如何。
  師云。北海浪麤。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云。一年三百六十日。
  僧曰。便恁麼會時如何。
  師云。迢迢十萬不足遠。
  僧曰。畢竟如何。
  師云。飯來開口困展脚。
  問。祖師西來即不問。蠟人輕重事如何。
  師云。八兩依前是半斤。
  僧曰。學人未審以何為驗。
  師云。瞎。
  師云。煥然善法堂。巍然師子座。或問天章。具什麼眼便踞此位。天章答曰。無佗也。三十年前向無寸草處逢箇無舌底漢。授得一無生寶丹。大包天地。細入無間。雖有离婁之明。視之不能見其形。雖有師曠之聰聽之。不能聞其聲。嗅之莫辨其香。舐之莫識其味。半合半開。成團成塊。一吞于腹。亦三十年。不歷漸次。不由地位。直坐毗盧之頂。下視十方國土。若菴摩勒果。指于掌中。更說什麼善法之堂.師子之座可不可乎。然雖如此。猶是建化門庭。若據衲僧門下。一點也用不著。且道衲僧有什麼長處。良久。云。臘雪消未盡。春風依舊來。
  上堂云。鼓聲錯落。山色崔嵬。本既不有。甚處得來。良久。云。高著眼。
洪州壽聖元舜禪師
問。魚未成龍時如何。
  師云。生風起浪。
  僧曰。成龍後如何。
  師云。興雲致雨。
  僧曰。般若無根。如何掘鑿。
  師云。鐵樹生花。
筠州洞山慧圓禪師
問。遠離廬阜。將屆新豐。不涉程途。請師便道。
  師云。山僧今日倦。
  僧曰。知識方便在什麼處。
  師云。瞎。僧便喝。
  師云。猶未省在。
  師云。學非稽古。道媿當時。俛仰無門。乃隨眾意。古人道。無事上山行一轉。借問時人會也無。秖如老僧與諸人從廬阜來。遇夜便宿。逢曉便行。直至此間。一脚在前。一脚在後。如今各各高挂鉢囊。閣却拄杖。更有什麼事可會。然雖如是。若不登樓望。焉知滄海深。
廬陵禾山楚才禪師法嗣
  衡州北禪慧雲禪院昇禪師
問。四眾已臨伸請命。願師為眾便敷揚。
  師云。道什麼。
  僧曰。得遇作家。
  師云。山僧未曾答話。僧噓噓。
  師云。龍蛇易辨。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