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闕疑(景德傳燈錄。馬祖法嗣共一百三十八人。七十五人見錄。餘無機緣語句不錄。其一百三十八人中。無天王道悟禪師名。敘石頭法嗣二十一人。首天皇道悟禪師。列龍潭崇信禪師于其後。宋高僧傳亦然。此疑之可闕者。一也。五燈會元曰。按景德傳燈錄稱青原下出石頭遷。遷下出天皇悟。悟下出龍潭信。信下出德山鑒。鑒下出雪峯存。存下出雲門偃。玄沙備。再傳為法眼益。皆謂雲門法眼二宗。來自青原石頭。雖二家兒孫。亦自謂青原石頭所自出。不知其差誤。所從來久矣。道悟同時有二人。一住荊南城西天王寺。嗣馬祖。一住荊南城東天皇寺。嗣石頭。其下出龍潭信者。乃馬祖下天王道悟。非石頭下天皇道悟也。此疑之可闕者。二也。指月錄。載南岳青原宗派法嗣未定二人曰。荊州天皇道悟禪師。嗣石頭。住城東。弟子三人。慧真。文賷幽閑。恊律朗符載撰碑。傳燈所錄。悉同符碑。而誤以龍潭信列師法嗣。天王道悟嗣馬祖。住城西。弟子一人。龍潭祟信。荊南節度使邱玄素撰碑。又唐聞人歸登南岳碑。圭峰答裴相國宗趣狀。權德與馬祖塔銘。皆以天王為馬祖嗣。佛國白。達觀頴。呂夏卿張無盡。皆著辨證。傳燈之誤。獨其時同。其地同。其參謁石頭馬祖同。故猶不能不闕疑。此疑之可闕者。三也)。
  祥符蔭曰。大凡古今疑信之間。有疑而難信者。有信而無可疑者。其疑其信。可以決也。惟可疑。而實可信。既可信。而猶不能無疑。其信其疑。須平其心。公其見。毋執一時一己之私。此古之所以有闕文也。天皇天王。景德傳燈。及五燈會元。諸家文獻。皆非無徵。徵則皆可信。信則疑不必闕。然佛祖出世。無非為一大事因緣。雲興電拂。甯爭剩迹。千釋迦萬彌勒。彼此何分。況同為大鑑之後。均闡達摩之道。謂其出自石頭。固迦文之後裔也。謂其出自馬祖。亦迦文之後裔也。必欲定其信史。兩家之執一紛然。何妨闕為疑文。千古之大同自在。故兩存天皇。天王。而書其系曰。大鑑下第三世。以俟後之詳定焉。
  己丑四年。
  禪師曇晟造藥山。
  曇參百丈二十年。因緣不契。遂造藥山。祖問甚處來。曰百丈來。祖曰。百丈有何言句。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祖曰。醎則醎味。淡則淡味。不醎不淡是常味。作麼生是百味具足的句。晟無對。祖曰。爭奈目前生死何。曰目前無生死。祖曰。在百丈多少時。曰二十年。祖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他日侍立次。祖又問。百丈更說甚麼法。曰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祖曰。三千里外且喜沒交涉。祖又問更說甚麼法。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趂散。復召大眾。眾回首。丈曰。是甚麼。祖曰。何不蚤恁麼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晟於言下頓悟。便禮拜。
  庚寅五年。
  辛卯六年。
  壬辰七年。
  詔諡曹溪六祖大鑑禪師塔曰靈照(從南海經略馬總請也。〔可〕東柳宗元撰碑)。
  癸巳八年。
  溈山道場成。
  祐單丁五年。一日念道在接物利生。獨居非是。乃出至山口。語蛇虎曰。我若於此山有緣。汝等各自散去。若其無緣。我充爾腹。言訖。蟲虎四散。祐乃回山。未幾懶安上座至。禪學稍集。眾營梵宇。連帥李景讓。奏號同慶寺。風動天下。四方輻輳歸之。
  慧寂至溈山悟旨。
  寂韶州懷化葉氏子。年九歲於廣州和安寺。投通禪師出家。十四歲父母取歸。欲與婚媾。寂不從。遂斷手二指。跪致父母前。誓求正法。以報劬勞。父母乃許再詣通處。而得披剃。未登具。即遊方。初謁躭源。已悟玄旨。後參溈山。問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寂曰。有主。曰主在甚麼處。寂從西過東立。溈異之。寂問如何是真佛住處。溈曰。以思無思之妙。反思靈燄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寂於言下頓悟。自此執侍。前後盤桓十五載。一日又問。子既稱善知識。爭辨得諸方來者。知有。不知有。有師承。無師承。是義學。是玄學。子試說看。寂曰。慧寂有驗處。但見僧來。便竪起拂子。問伊諸方還說這個不說。又曰這個且置。諸方老宿意作麼生。溈歎曰。此是從上宗門中牙爪。又問大地眾生。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子作麼生知他有之與無。曰慧寂有驗處。時有一僧從面前過。寂召曰。闍黎。僧回首。寂曰。和尚。這個便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溈曰。此是師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驢乳。
  甲午九年。
  第九世洪州百丈大智祖示寂塔曰大寶勝輪。
  祖上堂曰。靈光獨耀。逈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僧問。對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祖曰。一切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淨。亦無心繫縛人。但人自虗妄計著。作若干種解會。起若干種知見。生若干種愛畏。但了知法不自生。皆從自己一念妄想顛倒取相而有。知心與境本不相到。當處解脫。一一諸法。當處寂滅。當處道場。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來不是凡。不是聖。不是垢淨。亦非空有。亦非善惡。與諸染法相應。名人天二乘界。若垢淨心盡。不住繫縛。不住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