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聖。云云。
  發明(終帝之世。其捨身講經等不具書。書此以見帝之正信弘願。為不易及也)。
  祥符蔭曰。仙術長生。未了一心。不達大道。終墮輪迴。周孔世間聖人。尚不能出天地範圍之外。又豈能了生死業緣之極致乎。佛教頓悟自心。則十方三世。一念圓攝。真照妄消。善惡俱泯。湛然圓覺。名大涅槃。是知欲了生死。等以正道。廣度含生。非佛教無從矣。武帝捨道發願之文。真一切人天所宜聳聽。慎毋以先入之見自溺泥塗。長淪苦趣也。
  乙酉四年。
  丙戌五年。
  丁亥六年。
  戊子七年(魏永平元年)。
  己丑八年。
  三藏法師菩提流支譯經。
  支北天竺國人。從魏永平二年至天平年間。共歷二十餘載。共譯楞伽等經論。三十九部。合一百二十七卷。
  勅沙門僧旻撰眾經要鈔。
  帝以法海浩博。淺識窺尋。卒難該究。因勅莊嚴寺僧旻等。集撰眾經要鈔一部。計八十八卷。
  庚寅九年。
  辛卯十年。
  壬辰十一年(延魏昌元年)。
  癸巳十二年。
  甲午十三年。
  禪師寶誌公寂(書禪師始此) 發明(誌法身大士應化聖賢。機用語言。皆全提向上。不可以心思意解者。其先來東震。成熟西來直指之機乎。故書禪師)。
  誌應迹金陵東陽。出家鍾山。宋齊間屢著神異。帝一日詔問。弟子煩惑未除。何以治之。答曰。十二。又問。其旨如何。答曰。在書字時節刻漏中。帝益不曉。甞詔畫工張僧繇寫誌像。僧繇下筆。輒不自定。誌遂以指剺面門。分披出十二面觀音。妙相殊麗。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寫。他日與帝臨江縱望。有紫栴檀泝流而上。誌以杖引之。即以屬供奉官俞紹令雕誌像。頃刻而成。神彩如生。所垂語句。及大乘讚。十二時歌。皆直示大道。逈絕言詮。是年冬無疾而終。然一燭以付後閣舍人吳慶。帝聞歎悼。厚禮葬於鍾山獨龍阜。王筠撰碑。
  乙未十四年。
  帝勅僧紹編集三藏目錄 勅沙門寶唱撰集經律儀制。
  帝以國土調安。皆承三寶恩德。天龍默祐之功。乃勅莊嚴寺僧寶唱。撰集建福禳災。禮懺祈願等儀制。合於經律者。帝親覽授。以備行持。
  丙申十五年(魏熙平元年)。
  丁酉十六年。
  祖留南天度異見王。
  祖化被南天。聲馳五印。經六十載。度無量眾。後值異見王欲毀佛法。王故祖之姪也。祖憫之。欲開其蒙。而六眾亦各念佛法有難。師將何所匡濟。祖遙知眾意。彈指應之。六眾悉聞。云。此我師信響也。皆至祖所。祖曰。一翳蔽空。孰為翦之。前無相宗。宗勝欲行。祖曰。汝雖辯慧。道力未全。且與王無緣。勝辭祖竟至王所。廣陳法要。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宗勝曰。如王治化。當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王曰。我所有道。將除邪法。汝所有法。將伏何人。祖不起於座。懸知宗勝義墮。召波羅提曰。宗勝不稟吾語。與王論屈。汝急往救。波羅提曰。願假神力。言訖雲起足下。遂乘以見王。王正問宗勝。忽見愕然忘其所問。而顧波羅提曰。乘空來者。是正是邪。提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王心若正。我無邪正。王雖驚異。而驕慢方熾。即擯宗勝令出。波羅提曰。王既有道。何擯沙門。我雖無解。願王致問。王怒而問曰。何者是佛。提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否。提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提曰。性在作用。王自不見。王曰。於我有否。提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見。提曰若出見時。當有其八。王曰。其八出見。當為我說。波羅提即說偈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徧見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王聞偈已。心即開悟。悔謝前非。諮詢法要王復問波羅提。師承為誰。提曰。大王之叔。菩提達摩也。王聞遽勅近臣。迎祖至王宮。祖為王懺悔往非。王聞泣謝。隨詔宗勝歸國。近臣曰。宗勝被謫時。已捐軀投崖矣。祖曰。勝尚在。召之當至。初勝受擯。耻不能正王。遂投身危崖。俄有神人。以手捧承。置於巖上。勝曰。我忝沙門。當與正法為主。不能抑絕王非。是以捐身自責。神何佑助。願示所以。於是神人乃說偈曰。師壽於百歲。八十而造非。為近至尊故。熏修而入道。雖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見諸賢等。未甞生珍敬。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靜。聰明輕慢故。而獲至於此。得王不敬者。當感果如是。自今不疎怠。不久成奇智。諸聖悉存心。如來亦復爾。勝聞偈欣然。遂宴坐巖間。至是王遣使山中召勝。祖謂王曰。知勝來乎。王曰未知。祖曰。再命乃來耳。使者至山。而勝辭。果再命乃至。
  戊戌十七年(魏神龜元年)。
  姬光出家宴坐香山。
  光少則超然博極載籍。尤善談老莊。後覽佛乘。遂盡棄去。依寶靜禪師出家。名神光。徧學大小乘義。年三十三返香山。終日宴坐。
  己亥十八年。
  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