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秀峯兩和尚皆云。論詩之刻。為人所誤。親賚板至虞山興福。集闔邑士紳耆舊。禮佛懺悔。劈板焚之。鐵牛居士錢湘靈七十九老孝廉。札報許青嶼侍御曰。是役也。非為三峯奮螳臂。正是為古南拔鶴箭耳。祥符蔭曰。佛祖住世。各相讚歎稱揚。以引眾生信向。增長福慧。未聞有毀訾雌黃。退人善根者。況塗汙先達。而快己私乎。書之以示立言者不可不慎。毋逞一時之媢忌。而為正人公論所不容也。
  己巳二十八年。
  聖駕南巡。
  春二月初五日。駕幸鄧山聖恩寺。拈香禮 佛。 駐蹕桂軒。 賜書松風水月四字。初六日。 幸靈巖。登琴臺。時寒溪揆侍。特加顧問。 賜靈巖 御書嵐翠二字。 幸杭州靈隱雲棲等處。 賜靈隱 御書雲林二字。
  駕渡錢塘。祀 大禹陵。 回鑾至姑蘇欲遊華山。因雨阻。 御書遠清二字。 御製詩一首。曰欲向青山澗壑行。春雲又變曉陰輕。句陳不遣驚禪定。恐礙林間碧草生。遣中使馳 賜華山僧鑒青。青詣行在謝。特見 優禮。 幸江甯大報恩寺。復駕臨金山天甯等處 回鑒。(臣)僧紀蔭恭跋御書遠清後。曰帝王治天下。以字垂世。實自大禹始。嘗覽岣嶁峯前第一碑。知天經地畫。載更鴻濛結繩之治。比之蚪篆蟲書。巋然河漢。宜其平成敷奠萬國敉甯也。恭惟今上皇帝。御極致治。度越古今。道德渾全。無能稱述。伏覩二次 南巡。竊窺 聖意大端。同乎舜禹。至於仁風道韻。光及林泉。則又自昔名山大澤之所未有。 龍蹕奎章。震耀巖壑。為山靈海若之所訶護者非一。而華山遠清二字。則尤仰歎用意據典。不同汎然。以此知睿智周知。而無一事一物之不得其當也。葢華山以山如蓮花得名。宋儒周敦頤之愛蓮說有曰。吾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淨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碓菴和尚住是山。寒溪揆和尚稱其道韻。皇帝聞而欲遊華山。雨阻未往。錫之詩云云。碓菴名曉青。命意製詞。藹然可見。復大書遠清二字。勅寒溪馳賜青謁見行在。帝令進詩染翰撒御前寶爐以予之。可謂千載光華。躬逢其盛。和尚退而焫香告眾。勒石昭後。手書五湖山中。屬(臣)僧紀蔭恭跋之。蔭跧伏菰蒲。何足以測高深。唯是久涵至化。同沐恩光。謹以平昔欽仰 聖德之純全。及今茲欣慕 聖意之淵雅者。而颺言之。真覺如天之仁。有同大舜。而無間之德。實類神禹。是以望秩山川。肆覲羣后。而民之愛戴。咽路歡闐。不啻赤子之親慈父。近乳母。此固從來鑾輿巡幸之所無。而銀鈎寶勒。寵賚禪林。則又與嶽瀆千秋。昭其奠麗者異矣。額手式瞻者。知皇上尊貴渾忘。禮遇山林守道之士。而凡山林學道者。其益銘頌無彊。勉効潛修。以無負我佛心天子。光揚道化之至意。其庶幾乎。
  (臣)僧紀蔭曰。恭惟聖駕二次南巡。有曠古難逢者五事。一儀衛不設。老幼擁戴。而滿路歡填。二風日晴和。江山効靈。而皇情悅豫。三供億無需。閭閻安堵。四蠲赦大霈。恩澤淪肌。五山林法席。均荷恩光。其他聖德汪洋。稱頌者。普天之下。莫不尊親。惟茲編年。恭逢其盛。額手焫香。於以敬祝太平有慶。睿算無疆云爾。
  僧一[王*(卸-ㄗ)]和尚住夾山[王*(卸-ㄗ)]初住金陵志行道法天笠和尚退竹林還南磵延[王*(卸-ㄗ)]補席。
  石菴琈和尚住金粟接機明白娓娓不倦。
  湘翁沄和尚住龍華輯散木正傳等錄。
  悟則觀和尚住顯聖嗣無際  嗣麥浪怌。
  大慈補菴喻和尚集靈山一會語錄(錄集嗣退翁儲法百餘人)。
  佛滅後二千六百三十八年。
  祥符蔭曰。自明萬歷四十三年乙卯。至今皇清康熈二十八年己巳凡七十五年。其間天童磬山。廓龍池禹門之緒。而臨濟之道以興。雲門博山。振清凉壽昌之業而洞上之宗聿起。三峯力闡綱宗。善繼述者。有靈巖靈隱之廣大精微。宏覺丕承帝眷。相唱和者。有福嚴古南之卓立瀟灑。雲棲之淨業。普攝三根。寶華之戒範。克宏三聚。臯亭天谿。曲水蓮居之間。台教之輪。傳持絢爛。秣陵金閶。普德中峯之際。相宗之席。講貫繽紛。剎竿相望。名藍星布於江山。爐韛爭開。俊衲雲蒸乎龍象。天子佛心統金輪而調御皇風法運。綿玉歷以遐敷。令行吳越。端藉一人以指南。道亘古今。方慶千秋而未艾。今茲略紀。僅識大端。教之誨之。深有望於大方。知我罪我。亦何辭於今日。見聞未及。俟泚筆以載登。 高明不遺。幸投珠而惠示。

  宗統編年卷之三十二(終)
後序

  宗統編年三十二卷。 國朝祥符釋繼蔭譔。蔭字湘雨。號宙亭。又號損園。嗣卑牧謙。住祥符。康熈二十八年。聖祖仁皇帝。三次南巡。 召見 行在。契旨。嗣屢詔入都。賜御書神駿二字。以易寺名。竝水月禪心額。又御製詩一首。御臨諸家書賜之。蔭皆恭摹。上石以識恩幸。汔今雖寺屋毀敗殆盡。而奎章聖藻。巋然獨存。當時毗陵諸山大德。莫能方其寵遇。蔭少通儒術。深得文字三昧。脫白龍溪。徧參釋乘。謁退翁儲於靈巖。得受記莂。退翁為三峯藏得法弟子。道價傾海內。蔭承心印。聲譽大起。以其餘為古文辭。與勝國諸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