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個中誰是主。扶桑湧出一輪紅。祖仍未點首。久之盡得其道。乃嗣法。別去圓具昭慶。隱杭州安溪古道山。
  戊子六年。
  禪師烏石下溫州瑞安太初啟原寂。
  原日本源氏子。九齡出家。年十九與宗猷等十八人同誓。請旨行求大法。准賜繭紙度牒。金襴袈裟及鉢盂錫杖等。檄於[舟*(一/艮)][舟*芻]。遊參上國。歷三年抵福州。歷參知識四十五員。後謁烏石愚。嗣其法。結茅廬阜。復移石龍。出世廣度。遷羅陽三峰。再遷護龍。一日集眾說偈而逝。
  臨濟第二十二世聖恩祖示寂。

  臨濟第二十三世祖

  諱慧旵。嗣聖恩持祖法。隱杭州安溪。遂成叢林。宣德間。賜額東明禪寺。
  己丑七年。
  臨濟第二十三世杭州東明祖嗣宗統(三十一年)。
  祖安溪掩關。天下趨風。素緇奔向。誨迪獎勵。未嘗少倦。有疑而決者。析以片言。莫不泠然省解。學徒恒集數百人。
  纂修藏典成。
  庚寅八年。
  禪師契斌參少室祖嗣法。
  斌字俱空。睹秦封槐樹。豁然省契。參改祖。祖嘗問曰。趙州勘破婆子。婆子敗闕在甚麼處。答曰。一對無孔鐵錘。曰祇如趙州意作麼生。答曰。荊棘林中重加陷穽。曰石頭道書亦不通。信亦不達。是何意旨。答曰千里同風。曰青原垂足。又作麼生。答曰禍事禍事。遂嗣法。
  辛卯九年。
  壬辰十年。
  癸巳十一年。
  曹洞第二十五世少室祖示寂。
  祖晚歸二祖菴坐脫。周王蜀王伊王。修竺法潛故事。登山敬禮。一時歎所未有。

  曹洞第二十六世祖

  諱契斌。嗣少室。出世嵩山。
  甲午十二年。
  曹洞第二十六世嵩山祖嗣宗統(三十年)。
  詔天下名德入京較對三藏大典。
  乙未十三年。
  丙申十四年。
  丁酉十五年。
  戊戌十六年。
  禪師徑山文琇增集續傳燈錄。
  琇字南石。嗣虎邱中。住吳靈巖。遷徑山。大鑑十八世至二十世。宗傳卓佚者。增集續入。成書曰增集續傳燈 (皇清庚子。宗伯錢謙益。出二書與虎邱儲。一增集續傳燈。一山菴雜錄。儲刻行之)。
  己亥十七年。
  庚子十八年。
  辛丑十九年。
  壬寅二十年。
  癸卯二十一年。
  甲辰二十二年。
  仁宗昭皇帝。
  仁宗乙巳洪熈元年。
  宣宗章皇帝。
  宣宗丙午宣德元年。
  丁未二年。
  戊申三年。
  禪師道成乞歸天界之西菴。
  先是仁宗在青宮。有忌成者。搆詞間之。及登極。謫海南。宣宗嗣位。召還。入見。慰勞甚至。是年春。乞歸南都天界寺之西菴以終老。上從之。詔金幣。命中官姚忠驛舟護送。
  己酉四年。
  禪師佛妙寂。
  庚戌五年(十二月二十夜含譽星見)。
  辛亥六年。
  禪師靈巖下天界西菴道成寂。
  成經事四朝。四會說法。臘八日寂。上諭祭。賜塔所曰鷲峯禪寺。
  壬子七年。
  禪師竺曇下淨慈佛鑑簡菴希古師頤寂。
  頤嘉禾李氏子。嗣時菴敷。永樂中。徵修大典。頤應詔。事竣。勅主淨慈。是年月日。忽語眾曰。吾行矣。命浴更衣。書偈曰。須彌一拳。大海一口。海竭山崩。烏飛兔走。危坐而寂。
  癸丑八年(八月戊午景星見)。
  禪師永慈至金陵首眾靈谷。
  慈謁靈谷雪峯。請充首座。
  甲寅九年。
  禪師永慈自金陵靈谷至東明。
  慈居靈谷第一座。制解。造武林。遂至東明參祖。
  乙卯十年。
  安溪古道山道場成賜額東明禪寺。
  祖因眾集無以容。乃拓基營繕。遂成大叢林。賜額東明。俾度僧(東明寺在餘不溪之西山中。建文帝遜位南遊。曾駐錫三年。今御像在焉)。
  英宗睿皇帝。
  英宗丙辰正統元年。
  永慈領悟受法。
  慈居祖座下經二年。一日擬伸問。祖掌之。復擬開口。祖復掌之。乃豁然開悟。展具珍重三拜而出。祖曰。居古道山三十載。今日只見得這僧。遂付正法。
  丁巳二年。
  戊午三年。
  己未四年。
  祖自東明遷湖南淨慈。
  祖遷淨慈。罄供施重建大雄殿。
  庚申五年。
  辛酉六年。
  禪師普慈自吳西洞庭來參旬日大悟。
  慈亦字海舟。吳郡海虞錢氏子。世業儒。出家破山寺。往參鄧尉山萬峰蔚祖。付以法偈。遂結廬太湖西洞庭山。三十年不過湖。聞虗白旵祖在安溪東明說法。親承萬峯祖。遂往叩。旬日大悟(見宗伯錢謙益傳)。
  臨濟第二十三世東明祖示寂。
  六月二十七日。祖命齋僧眾。眾知祖意。請留偈。祖曰。一大藏教。無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