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曹洞第二十四世南陽萬安松庭祖嗣宗統(三十年)。
  祖韜光晦迹。
  祖躬耕南陽。甞作力田偈云。晝拈塊石驅山鳥。曉坐巢菴逐野豚。腸斷秋風頻擊柝。目窺夜月更消魂。時比之鏡清風穴。
  祖付首座嵩山蔚衣法。
  三月十四日。祖令源藏主賷法衣頂相。付首座時蔚曰。老僧袈裟一頂。付與嵩山蔚長老。表叢林之道念。
  癸巳十三年。
  甲午十四年。
  禪師高峯首座無象易寂。
  易字無象。將門之子。應襲父封爵。棄去出世。危坐禪定。屹如枯株。上天目謁高峯祖。機語契合。俾為首座。至正初。至明州海會。端居一室。棧絕諸緣。年九十九。正月禮佛告眾。趺坐泊然而逝。闍維舍利無算。
  師子林惟則錫號佛心普濟文慧大辯禪師兼賜金襴法衣。
  則不住山。居恒隨機開導。行省平章。咸稽顙執弟子禮。屢起江浙諸名山。堅却不赴。遁跡吳湘間。緇素就吳中搆地結屋名師子林。寂後塔於水西源。
  乙未十五年(六月明太祖起兵太平路)。
  禪師徑山下靈隱竹泉法林寂。
  林嗣徑山端。二月二日。集眾敘平生行脚本末。且誡之曰。佛法下衰。無甚於今。宜各努力。索筆書偈曰。七十二年。虗空釘橛。末後一句。不說不說。遂化。葬全身於松源塔西。其時塔前古桂當春吐華。清香滿路。見者歎異。
  丙申十六年。
  台宗法師杭州普福弘濟寂。
  濟字同舟。號天岸。餘姚姚氏子。從舜田滿出家。丱時駿發絕倫。持律不違繩尺。依半山全習台教。悉通其旨。一日定中。覩四明尊者付以犀角如意。自是談辯無滯。泰定元年。出世萬壽。明年鹽官海岸毀。居民朝夕惴惴恐為魚鱉之宅。丞相脫驩甚憂之。乃禱觀音大士於上天竺。令濟即海岸建水陸大會。濟人慈心三昧。取海沙誦大悲呪。率眾遍撒其處。凡足跡所及。岸皆復固。遷集慶萬壽。有旨主杭之普福。濟以年高八十。堅臥不起。門弟子強之受詔。未幾退歸舊隱。三月十日。書偈而逝。濟凡講法華一百十會。天雨寶華者再三。
  丁酉十七年。
  禪師清欲住吳靈巖。
  欲字了菴。嗣古林茂。住靈巖上堂。石門巇嶮鐵關牢。舉目分明百仞高。四十年中重到此。始終不隔一絲毫。
  臨濟第二十世聖壽圓鑑普濟祖示寂。
  六月十四日示微疾。沐浴更衣。集眾說偈曰。平生饒舌。今日敗闕。一句轟天。正法眼滅。投筆而逝。弟子用陶龕。奉全身[療-(日/小)+土]於青松菴。
  安隱忍曰。佛祖之道。不言福德操行。要非無福德操行者所能傳持。但恐偏墜。而入道不精耳。自應菴華藏以後。臨濟之道日就浸溺。餘波末流。無所不有。欲求高峯之履踐。中峰千巖之福智。以振起末運。烏可多得哉。臨濟正法眼藏。至祖之世。已若太羹玄酒。備而不用久矣。厥後天奇祖翁。只以一誰字誨人。至於廣通輩。遂明目張膽。數滹沱一法為奇名異相。法運之變。否亦甚矣。而天童之棒。三峯之宗旨。恰恰乎激揚於是。豈徒然哉。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七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八
  臨濟第二十一世祖

  諱時蔚。嗣聖壽祖。初住蘭溪嵩山。後開法萬峯。
  戊戌至正十八年。
  臨濟第二十一世萬峯聖恩祖嗣宗統(二十四年)。
  祖開法萬峯。
  祖卓錫蘇州鄧尉山。衲子奔集。遂成叢林。上堂。舒兩手云。大開方便門。便從這裏入。復握雙拳云。閉却牢關。說家裏話。且道不開不閉一句又作麼生道。良久斂僧伽黎下座。解制上堂曰。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解開布袋口。衲僧得自繇。脚頭脚底風雲起。撒土揚沙輥入流。逼塞虗空無影像。啼鶯元在柳梢頭。畢竟作麼生取用。喝。
  禪師德然繼住聖壽。
  然嗣聖壽祖。甞參石屋珙。書松隱二字授之。因以為號。刺血書華嚴經。足不踰閫者三載。有天華滿庭之異。感居民為建寶坊。洎祖遷化。眾請繼席。
  禪師徑山下文敏宏覺古鼎祖銘寂。
  銘嗣元叟端。貌寒寢。因精修二十年。忽化為福德之相。住徑山十二年。錫號慧性文敏宏覺普濟禪師。將遷寂。遺書囑丞相外護。復書偈曰。生死純真。太虗純滿。七十九年。搖藍繩斷。擲筆而逝。茶毗舌根數珠皆不壞。舍利無算。
  禪師普仁應明詔住婺州智者寺 發明(明朝詔宗師開法之始故特書)。
  仁智者義嗣。明太祖是年親帥六師至婺州。幸智者寺。詔仁主之。後遷淨慈。
  禪師古林下平江定慧大方火化。
  方嗣古林茂。住平江定慧。不檢細行。跌宕自如。謝院事。寓靈巖老宿華公房。與郡守周義卿善。周入山訪之。方云。某此月十四日。即此山火化矣。其為我證明。周戲諾之。乃措薪為棚。與眾僧訣。說偈陞柴棚。火發烈燄熾然。於火聚中祝香云云。度數珠學華云。聊當遺念。火燄到處。多得設利。周聞之驚歎不已。
  己亥十九年(十一月元大都有杜鵑)。
  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