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悉。端勘辯之。及隨機參會。不間一髮。未幾命侍左右。俄遷藏室。及取教典益溫繹之。宗通說貫。若決江河。出世昌國隆教。
  禪師輔良住嘉興聖壽。
  良字用貞。號介菴。范文正公十世孫。誕錘粹氣。聰悟夙發。見佛書輒躍然朗誦。若所素習。有相士謂父母曰。是兒清聳。恐非世間法可縛。若使學佛。必能弘大宗乘。里多阿蘭若。良日與羣童遨遊其間。徘徊愛慕終日不忍去。父察其志。與相者言合。乃曰。昔范蜀公好與名僧交。甞勉圓悟勤參叩道要。卒為天下禪宗。吾能惜爾而不使遂其志乎。遂俾薙落受具。即慨然曰。學佛將以明心。心非師無以示肯綮。終日牆面可乎。去習天台教。白雲杓誨之曰。教乘固當學。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何不更衣以事禪乎。笑隱訢公見主龍翔。其道大被東南。盍往依焉。良即往參訢。問答之際。棒喝交馳。一剎那間。凡情頓喪。久之遂契心法。出世嘉興聖壽。
  禪師松隱茂住明州瑞雲。
  茂字實菴。奉化鄭氏子。幼甞中夜趺坐。母惡之。推其使仆。輒達旦不瞑。年十六。剃染受具。主僧使司米鹽細務。茂歎曰。離家為求道耳。有羈絏於此。何異狗苟蠅營者耶。乃潛行至江西。見南澗泉。泉命入室。一夕聞巖泉泠泠。微有覺觸。遽往白泉。泉曰。此間不足發子大機大用。古林茂乃橫川嫡嗣。子當往依之。茂即趨謁古林。林曰。爾來欲何為。茂曰。生死事大。特來求出離耳。林曰。子明知四大五蘊是生死本。何緣入此革囊耶。茂擬對。林以杖擊之。茂遂悟。自是機辯峻絕。出世明州瑞雲。
  癸未三年。
  祖招嵩山蔚復分座。
  蔚居嵩山凡九載。雲水頌德。祖三為手書殷重招之。復居第一座。尋返嵩山。
  禪師徑山下雪竇石室祖瑛寂。
  瑛嗣徑山熈。住雪竇天童。晚得痿痺疾。造一龕曰木裰。日坐其中。不涉世事。是年三月。見一衰衣婦人。叩頭請瑛應身為國王。瑛曰。我不願生天王家。逾十七日趺坐而化。臨終偈曰。五十三年。弄巧成拙。踏破虗空赤脚行。萬象森羅笑不輟。
  甲申四年(明太祖是年托身皇覺寺)。
  禪師徑山下金陵龍翔廣智大訢寂。
  訢嗣徑山熈。住龍翔。驛召赴闕。見上奎章閣。賜坐諮問法要。及順帝御極。待遇益隆。後以老病求退。優詔不許。勅外臺護視。使安居終老。五月示微疾。作手書別交遊。囑其徒以兩朝所賜金幣。作萬佛閣。上報國恩。二十二日。書偈趺坐而寂。黃文憲溍撰塔銘。虞文靖集著行道紀。有四會語錄。蒲室集行世。
  乙酉五年。
  丙戌六年。
  丁亥七年。
  禪師天甯下妙果竺源水盛寂。
  盛謁無能教於無為州之天甯。盡脫玄妙知解。隱居南巢。遷杭之西湖妙果。槌拂之下。懸崖壁立。務期實證實悟。示眾曰。凡學道人。當洞明諸佛心宗行解相應。歲久月深。具大無畏。如透水月華。萬浪千波。觸之不散。方始不被生死陰魔所惑。
  祖復答居士宋濂書。
  濂每致書論道。祖復答書曰。士林中來者。無不盛談左右。乃間氣所生。文章學問絕出。為浙東羣儒之冠。且猶深於內典。欣羨無已。承敘自幼讀佛書。領其要旨。出入有無空假中中。至於中且不有。有無何在。三復斯言。此今之士夫。執有執無。離邊離中。分彼此儒釋之異。如左右儒釋一貫者。能有幾人。人言為不虗矣。張無盡云。余因學佛然後知儒。古德云。居無為界中。而不斷滅有為之法。居有為界中。而不分別無為之相。暗合道妙。不易不易。審如是。則有為底便是無為底。左右已百了千常何處更有身心之慮未祛。事物之來未息。又何處更有真實工夫可做。而後出離有為了生死大事耶。左右與山野交二十年。會或劇談。別或寄語。未有如此書之至誠也。人天之際。唯誠。朋友之道。亦誠而已。只如左右未動念。未操觚拂紙。未陳一言。及寫在紙上了。是有為是無為。是生是死。是生死法。是出生死法。這些子。直是誵訛。故孔子謂子路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底說話。莫道子路不知落處。盡大地人都不知落處。豈不見黃山谷訪死心。死心云。聞公會禪。諸方皆印可。是否。答云不敢。死心云。我有一問問公。公試答看。彼此燒作一堆灰。在甚處相見。山谷茫然。後參晦堂。示吾無隱乎爾一言。聞桂花香打破漆桶。鼻孔撩天。大丈夫欲成辦箇事。自有箇般時節。山谷雖是一塊精金。須入死心晦堂作家爐鞴。惡辣鉗鎚。始得。這一隊漢。若到無明門下。更須一一勘過。何也。不是弄潮人。休入洪波裏。山野如是杜撰。左右以為如何。
  報國梵琦錫號佛日普照慧辯禪師。
  戊子八年。
  己丑九年。
  嵩山蔚入吳。
  先是祖謂蔚曰。汝緣在吳。可往化導。大振吾宗。蔚遂入吳。凡三築精藍。方之鄧尉。
  庚寅十年。
  辛卯十一年。
  佛滅後二千三百年。
  曹洞第二十三世香嚴祖示寂。

  曹洞第二十四世祖

  諱子嚴。氏里失載。嗣香嚴。
  壬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