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牟子(漢初平時人名未詳作理惑論)曰。夫至實不華。至辭不飾。言約而至者麗。事寡而達者明。故珠玉少而實。瓦礫多而賤。聖人制七經之本。不過三萬言。眾事備焉。今佛經卷以萬計。言之億數。非一人力所能堪也。僕以為煩而不要矣。牟子曰。江海所以異於行潦者。以其深廣也。五嶽所以別於邱陵者。以其高大也。若高不絕山阜。跛羊凌其巔。深不絕涓流。孺子浴其淵。麒麟不處苑囿之中。吞舟之魚。不遊數仞之谿。剖三寸之蚌。求明月之珠。探枳棘之巢。求鳳凰之雛。必難獲也。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經前說億載之事。道萬世之要。太素未起。太始未生。乾坤肇興。其微不可握。其纖不可入。佛悉彌綸其廣大之外。剖析其窈妙之內。靡不紀之。故其經卷以萬計。言以億數。多多益具。眾眾益富。何不要之有。雖非一人所堪。譬若臨河飲水。飽而自足。焉知其餘哉。問曰。佛經眾多。欲得其要。而棄其餘。直說其實。而除其華。牟子曰。否。夫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百藥並生。各有所愈。狐裘備寒。絺綌御暑。舟輿異路。俱致行旅。孔子不以五經之備。復作春秋孝經者。欲明道德。正人心耳。佛經雖多。其歸一也。何棄之有哉。
  佛為優婁頻螺迦葉兄弟三人說法(并度其弟子一千人)。
  發明(佛度弟子。無量無數。難以盡書。今依經載。書上首一二。以槩其餘)。
  丙戌七年。
  佛度舍利弗(此云身子)目連(采菽氏)等。
  舍利弗初師梵志沙然。有二百五十弟子。於路逢頞[((白-日+田)/廾)*頁]比邱。威儀庠序。因問師法。頞[((白-日+田)/廾)*頁]為舉諸法從緣生偈。一聞即得初果。來至佛所。七日達一切法。證阿羅漢。因同目連歸佛。目連聞法。經十五日。乃得四果。二人為佛左右面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連神通第一)。
  丁亥八年。
  佛定出家沙門同稱為釋。
  佛告諸比邱。有四大河。同入海已。無復本名。同名為海。四族出家。學佛道者。並稱釋迦弟子。以從佛生育法身。成就道力也(四河。東恒伽。南新頭。西婆叉。北私陀。四族。西竺四姓)。
  戊子九年。
  佛度摩訶迦葉證阿羅漢果(梵語摩訶迦葉。此云飲光氏。以身光蔽眾得名)。
  佛在拘耶尼國為婆陀和等說般若。
  長者須達與太子祗陀共作精舍供佛 發明(輕寶重佛故書)。
  舍衛國有大臣曰須達。巨富好施。賑給貧獨。時號給孤長者。因娶兒婦到王舍城。護彌長者家。見其騷騷辦具。大設供養。躬自執勞。經理事務。將以請佛。及比邱僧。須達聞佛僧名。[嗇*欠]然起敬。心情悅豫。問護彌言。何名佛僧。具答所以。須達感念敬企。即求見佛。一瞻相好。及聞妙法。身心開朗。成須陀洹。(初果也)長跪問佛。舍衛城中。聞法易度。更有人否。佛言。人多信邪。難染正教。須達白佛。唯願垂慈。屈臨舍衛。使彼眾生。除邪就正。佛告須達。出家之法。與俗應別。彼無精舍。云何棲息。須達白言。弟子能起。願見聽許。但不知法式。願得偕一弟子。共往勅示。佛默然允可。命舍利弗同往。到舍衛城。案行諸地。無可意處。唯太子祗陀有園。其地平正。其樹鬱茂。不遠不近。正得處所。須達謹白太子。具陳其意。太子云。我此園林。用以遊觀。何所乏少。須以相買。須達再三殷勤。敬以禮懇。太子以其情摯難却。謂呼價高。當不能買。語須達言。汝若能以黃金布地。令間無空者。便當相與。須達曰諾。敬依價命。太子言我戲卿耳。須達白言。太子不應戲言。乃以象負金。滿八十頃。太子念言。佛必大有道德。能使斯人輕寶乃爾。乃捨園中樹木。并起門樓。共以奉佛。須達與舍利弗。圖度起立精舍。以妙栴檀為泥。塗佛房地。十二浮圖。七十二講堂。三千六百間房。五百樓閣。佛告阿難。今此園地。須達所買。林樹門樓。祗陀所施。當號曰。祗樹給孤獨園(長者後生兜率陀天)。
  己丑十年。
  佛在柳山。為純真陀羅王等說法。
  庚寅十一年。
  佛在穢澤為阿拙摩說法。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留夏九十日。優填王思甚。命匠以上妙栴檀。雕佛形像事之。及佛從忉利天下。像亦出迎。佛三呼。像三應。佛曰。汝於當來。作大法事。然無為真佛。實在己躬。波斯匿王。聞優填王雕栴檀像。乃召巧匠寫紫磨金。成如來像。佛記之曰。若有眾生。於佛滅後造立形像。種種供養。與佛無異。是人來世。必得念佛清淨三昧。以至成佛(謹按栴檀佛像。在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年。來東土龜茲六十八年。凉州十四年。長安一十七年。江南一百七十三年。淮南三百六十七年。復至江南二十一年。汴梁一百七十七年。北至燕京。居聖安寺十二年。北至上京大儲慶寺二十年。南還燕宮內殿居五十四年。元丁丑歲三月。燕宮火。尚書石抹公迎還聖安寺居五十九年。至元十二年乙亥。遣大臣孛羅等四眾。備法駕仗衛音伎。奉迎萬壽山仁智殿。丁丑建大聖萬安寺。二十六年己丑。自仁智殿奉迎於寺之後殿。計自優填王造像之歲。至元延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