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80-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宗统编年-清-纪荫-第138页

不為君通。善膠口而退。聞者靡不歎仰。皇帝顧謂近臣曰。禪宗玄妙深極如此。淨因才辯亦罕有也。近臣奏曰。此宗師之緒餘也。
  禪師德止錫號真際居圓通。
  止金紫徐閎中之季子也。雙瞳紺碧。神光射人。強記過人。學文有奇語。弱冠夢異僧授四句偈。持念不忘。隨父漕西洛。一夕忽大悟。力求出家。父弗許。欲官之。止曰。某方將脫世網。出三界。豈復刺頭名利中耶。遂祝髮受具。印記於寶峯照。名振京師。賜號真際。俾居圓通。
  壬寅四年。
  癸卯五年。
  祖移金山禪師道元來參。
  元字徹菴。謁大別道。看廓然無聖語。忽笑曰。達摩元來在這裏。道譽之。參佛鑑佛眼。俱蒙賞識。依祖於金山。以所見告。祖未之許。後祖以拳擊之。元撫掌大笑而徹。
  禪師黃龍下東京天甯長靈守卓寂。
  卓嗣黃龍清。闍維日。上遣中使賜香。持金盤求設利。爇香罷。盤中鏗然。視之五色者數顆。大如豆。使者持還。上見大悅。
  甲辰六年。
  祖奉勅住東京天甯為國開堂曇玩侍行禪師宗杲中仁等領悟。
  玩徧參叢席。值朝廷改僧為德士。與同志數人入頭陀巖。食松自處。久之祖至巖頭。令去鬚髮。及祖住天甯。與玩偕行。命掌香水海。未幾舉枹擊鼓。頓明大法。凡有問。皆對曰。莫理會。故流輩咸以莫理會稱之。杲先至。候祖入院。晨夕參請。祖舉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令下語。杲參及一年。凡下四十九轉語。皆不契。一日祖赴一達官宅陞座。舉此公案曰。若有問天甯。只向道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杲聞舉豁然。祖察其雖得前後際斷。動相不生。為却反在淨躶躶處。語之曰。未也。子雖有得矣。而大法未明。但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因令居擇木寮。作不釐務侍者。因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詰杲。杲絕開口。祖便曰。不是不是。如此者半載。一日問曰。見說和尚當時在五祖。亦曾問此話。不知五祖如何答。祖默不應。杲懇曰。和尚當時不可獨自問。須對大眾前。今說何妨。祖遂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五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五祖云。相隨來也。杲當下大悟。祖遂舉古今誵訛徵詰之。杲了無滯礙。祖拊掌稱善。自是縱橫踔厲。莫敢嬰其鋒。未幾遂命首眾。仁初窮經論。於宗門未之信。謁祖一見服膺。奮然造前。祖曰。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速道速道。仁擬對。祖劈口掌之。因墮一齒。即大悟。東湖居士徐俯掛鉢擇木寮。善見居士李彌遠等。俱入室參叩。
  祥符蔭曰。師資之間。間不容髮。古人眼明心公。造就來學。如春風秋露。時節因緣。自然成熟。不可強也。浮山遠未識白雲之面。決其能了演祖大事。令往依之。湛堂準未見勤祖。亦決其能辦杲之大事。囑以必當往見演祖與杲。卒如其言而毫髮無爽。夫演祖與杲。當時在浮山湛堂座下。器局為何等。二公豈不能撫而收之衣鉢下。然二公不以一己門庭之私。自欺欺人。惟演祖與杲。亦決不肯輕易自欺受人欺。故能後來徹證造極。而成光輝盛大之業。演祖於浮山。則潸然禮辭。杲於湛堂。歿後盡心喪。襄後事。俱克踐其言。所以事之者亦至。嗚呼賢矣。
  禪師泐潭下天童普交寂。
  交幼頴悟。往南屏習台教。因為檀越修懺。有問曰。公之所懺。為自懺耶。為他懺耶。若自懺。罪性何來。若懺他。他罪非汝。烏能懺之。交不能對。易服造泐潭乾。足纔踵門。乾即呵之。交擬問。乾即曳杖逐之。一日忽呼交至曰。我有古人公案。要與你商量。交擬開口。乾遂喝。交豁然領悟。於是名聞四馳。學者宗仰。掩關天童却掃者八年。郡守請開法。恐其遁。預遣吏候於道。不得辭。上堂曰。咄哉黃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無情客。官差逼殺人。三月二十日。沐浴陞堂說偈而寂。
  乙巳七年。
  禪師紹隆歸省父母住開聖。
  禪師泐潭下二靈庵主知和寂。
  和玉峯張氏子。兒時嘗習坐垂堂。堂傾。父母意其必死。和瞑目自若。因使出家。謁泐潭乾。乾問作甚麼。和擬對。乾便打。復喝曰。你喚甚麼作禪。和驀領旨。隱雪竇之中峯棲雲。逾二十年。嘗有偈曰。竹筧二三升野水。松窗五七片閑雲。道人活計只如此。留與人間作見聞。和初與天童交盟曰。他日吾二人宜踞孤峯絕頂。目視霄漢。作世外之人。不可作今時藉名官府。屈節下氣於人者。交後爽盟住天童。和絕不與接見。住二靈。居無長物。唯二虎侍其側。一日忽威於人。以偈遣之。四月十二日。趺坐而逝。異跡甚著。
  欽宗。
  欽宗丙午靖康元年。
  禪師正覺由長蘆第一座出住泗州普照。
  慧林深還吳住靈巖。
  深力請還山。優詔不允。命大丞相固留之。不可。拂袖出都。遍遊江浙。所至眾擁歡迎。如一佛出世。主靈巖化大行。蔣山虗二禪席以請。吳人遮道不放行。乃留靈巖慰其意。
  高宗。
  高宗丁未(靖康二五月建炎元)年。
  祖遷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