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寂。入棺之際。白光晝發。火浴舍利不可勝紀。有屠者自惟惡業。展襟就火聚乞求。須臾獲七顆。
  靈隱延壽補住永明。
  永明虗席。吳越王請壽住持。眾至二千。時號慈氏下生。上堂。僧問如何是永明妙旨。曰更添香著。曰謝師指示。曰且喜沒交涉。僧禮拜。壽曰。聽取一偈。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壬戌三年。
  詔每年試童行通蓮經七軸者給祠部牒披剃(試經給牒始此)。
  癸亥乾德元年。
  禪師大溈下大隨開山神照法真寂。
  真嗣大溈安。住大隨木禪菴。蜀王三詔不起。就錫紫衣寺額。堅却不受。僧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個壞不壞。真曰壞。曰恁麼則隨他去也。真曰隨他去。七月十五日。辭眾端坐而化。
  甲子二年。
  禪師光祚住智門。
  祚浙江人。入蜀參香林遠。受心印。回住隨州智門。上堂。山僧記得在母胎中有一則語。今日舉似大眾。諸人不得作道理商量。還有人商量得麼。若商量不得。三十年不得錯舉。
  法師羲寂重興天台教於螺溪。
  寂永嘉胡氏子。母初懷姙。不喜葷血。出家受具。學止觀於清竦。嘗慨天台教文。屢經兵火。傳者無憑。乃懇國師韶曰。智者之教。年祀寖遠。率多散落。惟新羅國。其本甚備。非和尚慈力。孰能致之。韶聞於吳越王。王乃遣使。及賷韶書。往高麗國繕寫備足而還。王為寂建寺螺溪。賜號淨光。
  曹洞宗第四世鳳棲志祖宗統止於是年。

  曹洞宗第五世祖

  諱緣觀。住朗州梁山。
  乙丑三年。
  曹洞宗第五世朗州梁山祖嗣宗統(約三十年)。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祖曰。資楊水急魚行澀。白鹿松高鳥泊難。
  禪師奉先下廬山蓮花峯祥菴主寂。
  祥得旨於奉先深。為雲門第三世。住菴蓮花峰。每拈拄杖示眾曰。古人到這裏為甚麼不肯住。前後二十年無有契其機者。示寂乃自代曰。為他途路不得力。復曰。畢竟如何。又以杖橫肩自代曰。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峯萬峯去。言畢而逝。
  丙寅四年。
  禪師惟善住福昌。
  善參雙泉寬得悟。住荊南福昌寺。為人敬嚴。秘重法道。初住時屋廬十餘間。殘僧數輩。善晨香夕燈。陞座說法如臨千眾。十餘年而衲子方集。諸方畏服。
  丁卯五年(三月五星聚奎)。
  戊辰開寶元年。
  己巳二年。
  詔天下僧長春節上表入殿廷試賜紫衣號(廷試賜衣始此)。
  庚午三年。
  辛未四年。
  壬申五年。
  禪師廬山歸宗道詮以偈止試經。
  詮延壽輪嗣。乾德初結茅廬山。是年洪帥林仁肇請住筠陽九峯。賜大沙門號。時僧徒例試經業。詮以禪眾多習禪。乃述一偈。聞於州牧。偈曰。比擬忘言合太虗。免教和氣有親疎。誰知道德全無用。今日為僧貴識書。州牧閱之曰。栴檀林中必無雜樹。特奏免試經。
  禪師法眼下天台德韶寂。
  韶住天台。吳越王申弟子禮。示眾偈曰。通玄峯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六月二十八日集眾言別。跏趺而逝(時謂智者再〔求〕)。
  癸酉六年。
  臨濟第四世風穴祖示寂。
  八月旦日。先陞座示偈曰。道在乘時須濟物。遠方來慕自騰騰。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燈。至望日跏趺而化。前一日手書別檀越。閱世七十有八。坐五十九夏。
  歷年表曰。自臨濟首建宗旨於唐大中三年己巳。至宋開寶六年癸酉。中間五宗諸祖迭興。互相闡化。一花五葉。夙識芳疏。震旦宗乘。渾成大備。譬之世治。文章禮樂。猗歟三代之隆。玉振金聲。展也大成之雅。維時諸藩列鎮。盡稟金湯。吳越閩廣。均標旂鼓。醍醐甘露。灑羣黎於熱惱之中。心地性天。示斯民於分崩之際。垂慈至矣。利物弘焉。五宗盛化。凡一百二十四年。

  宗統編年卷之十八
  宗統編年卷之十九
  臨濟第五世祖

  諱省念。萊州狄氏子。受業於本郡南禪寺。纔具尸羅。徧遊叢席。常密誦法華經。眾稱為念法華。晚於風穴嗣法。歷住首山廣教寶應。
  宋太祖甲戌開寶七年。
  臨濟第五世首山祖嗣宗統(二十年)。
  祖住汝州首山。
  示眾曰。諸上座不得盲喝亂喝。尋常向你道。賓則始終賓。主則始終主。賓無二賓。主無二主。若有二賓二主。即是兩個瞎漢。所以我若立時你須坐。我若坐時你須立。坐則共你坐。立則共你立。雖然如是。到這裏急著眼始得。若是眼目定動。即千里萬里。何故如此。如隔窗看馬騎相似。擬議即沒交涉。
  祥符蔭曰。若能作賓。方能作主。若能作得賓中賓。方能作得主中主。今之一等知識。只知在賓全正令。而忘立主要須圓。所以只知步步登高。不解從空放下。只知坐斷千佛頂[寧*頁]。不解隨一切眾生脚跟轉。只成主中主。不成賓中賓。若槩以賓主歷然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