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夏小參:“我此一宗,正令全提,如暴風率雨,鼓蕩無前,石火電光,追奔不及,舉意即迷源,擡眸已蹉過,不是目前法,莫生種種心。縱汝三種互修,剋期取證,第二頭第三首,萬拄千撑轉見氣急。殊不知髑髏未具,己眼先明,呱地一聲千了百當。然雖如是,親證者萬無一二,錯會者數有河沙。”佛成道頌曰:“六年雪嶺方成道,打失從前鬼眼睛,滿面慚惶無著處,至今生怕見明星。”

  ○福州雪峰大夢德因禪師

  作布袋和尚讚曰:“杖挑布袋走紅塵,底事何曾見得親,業識茫茫無本據,不知開口笑何人。”

  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二


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三

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前住持比丘吳郡文琇集

大鑒下第二十世


靈隱松源嶽禪師法嗣

○四明天童滅翁文禮禪師

杭之臨安人,家天目山之麓,因又號天目,姓沉氏。師生六歲,攜籃隨母採桑,俄而寤念曰:“攜籃者誰邪?”遂有出家志。年十六,依鄉之真相寺僧智月薙落。往淨慈參混源不契,謁育王佛照光禪師。
照問:“恁麼來者,那箇是汝主人公?”
師豁然領旨。
他日照再問:“‘是風動是幡動’這僧如何?”
師云:“物見主。”
眼卓竪,又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甚處見祖師?”
師云:“揭却腦盖。”
照喜甚,俊邁挽為書記。
久之返浙,聽一心三觀之旨于上竺時,松源唱道:“饒之薦福,室中問僧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僧擬議,即棒出。”師聞之,頓忘知解,乃往參焉,蒙印可。
辭源,巡禮江淮間祖塔。至蔣山,浙翁命充立僧首座。晉陵尤公焴數入山聽師提唱語,悅服。嘉定五年約齋,居士張公鎡請開法慧雲,遷溫之能仁,未幾辭隱錢塘之西丘。節齋越公慕師高行,微服過西丘。師亦不問其姓名,與語終日,而去。明日奏請師住持淨慈,厥後退居福泉;晚居天童。

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師云:“牛頭。”
僧云:“見後如何?”
師云:“牛頭牛頭。”
問:“和尚見佛照時如何?”
師云:“石中有玉。”
僧云:“見松源後如何?”
師云:“沙裏無油。”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
師云:“南山筀笋、東海烏賊。”
僧擬議,師輙督牙三下。

上堂:“長頸鳥喬林不栖橫飛天外,穴鼻牛山田耕了直上峰頭,天下衲僧望他不及,何故?嘉州打大像。”

上堂,舉《楞嚴經》云,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師頌云:“不汝還者復是誰?殘紅流在釣魚磯。日斜風定無人掃,燕子銜將水際飛。”

上堂:“投子和尚道:‘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形。’大似徐六擔板,天童則不然:‘仰之彌高俯察非遙,橫塘宿鷺斜飛起,幾隻銀瓶掛樹腰’。”

上堂:“眾生本不曾迷,夜闌鷄向五更啼。諸佛本不曾悟,秋清鴈度長空去。”拍膝一下,云“西窻昨夜月華明,涼飈已到梧桐樹。”

元宵上堂:“昨夜摩騰法師徧點蓮燈助佛光明,直得善信真人失却光彩。太白龍王出來道:‘我從龍種上尊王佛時住此山,未聞有這箇消息。’於是空中打箇閃電,變作滿天黑風暴雨。還委悉麼?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宏智禪師忌上堂,夜明簾外寶鑒臺前,元無兼帶莫有偏圓。正恁麼時,畢竟誰居正位?古渡無人霜月冷,蘆花風靜鷺鷥眠。”

有來上座直入方丈云:“某甲有狀告投和尚。”
師云:“對頭在那裏?”
來:“云和尚便是。”
師云:“老僧與汝有甚麼冤讎!”
來無語。
師捉住云:“冤家冤家。”

新到相看,師問:“汝名什麼?”
僧云:“智虎。”
師退身作怕勢,僧擬議,師便歸方丈。

佛光法師首依師于梁渚,師令往下竺參北峰印公,作二偈送之曰:“歸去相依有鷲山,渠家一向斥前三;誰知開異歸同後,圓旨于今亦厭談。” “揀境分明妙藥方,餘之分別更須忘;晚風吹落殘紅片,休向枝頭覓舊香。”叢林至今傳誦。

師邃於易乾淳諸儒大闡道學。師與之遊,直示以心法,不為世語,徇悅也。
朱晦庵問 “毋不敬”,師叉手示之。
揚慈湖問“不欺之力”,師答以偈曰:“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幾人知?要明象兔全捉句,看取升階正笏時。”
其曉人類如此。

師閱五剎,通不過八九年而得。間之歲月多逍遙於梁渚之西丘,羣衲參扣,無異領眾時也。其為人高古簡儉,不苟為笑語。
將入寂問侍者曰:“誰為我造無縫塔?”
侍者云:“請師塔樣。”
師云:“盡力畫不出。”怡然脫去。
闍維,弟子収舍利遺骨,附葬應庵塔左。壽八十四,臈六十八。


○湖州道場運庵普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