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如商君立法。法雖立而廢先王之道。故當時出其門者甚多。得其傳者益寡。使其恪守慈明家法。子孫未致斷絕 僧侍立次。師展兩手曰。八字打開了也。為什麼不肯承當。僧曰。休來鈍置。師曰。許多時沒一點氣息。便打 師問眾曰。青州布衫重七斤。古人已道得了也。畢竟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一僧出曰。東廊頭西廊下。師曰。什麼處見趙州。僧擬議。師曰。棒下不成龍 僧參。師曰。豎拂拈槌。古人榜樣。擎叉舞劒。列祖條章。衲僧門下。合作麼生。僧珍重便行。師曰。不消一劄 師問僧。甚處來。曰遊山來。師曰。笠子下拶破。洛浦徧參底作麼生。曰未入門時。已呈似和尚了也。師曰。即今為什麼不拈出。僧擬議。師便打 順帝至正甲申五月示微疾。作手書別交遊。囑其徒。以兩朝所賜金幣。作萬佛閣。上報國恩。二十二日書偈。趺坐而寂。其年秋八月十有六日。葬于石頭城塔院之後岡。壽六十一。臘四十六。黃文獻公溍。撰碑銘。虞文靖公集。著行道紀。明洪武甲寅。遷葬于撥雲山。與康僧會古塔相鄰。所著。有禪林清規。及四會語錄。蒲室集。行世。

  嘉興府祥符梅屋念常禪師

  華亭黃氏子。父文祐。母楊。夢老僧託宿而有娠。元世祖至元壬午三月十二日誕生。是夜神光燭室。異香襲人。師幼喜孤坐。年十二。依平江圓明院體志出家。十四薙髮受具。至大戊申。佛智晦機。自江西百丈。遷杭之淨慈。師往參承。值佛智上堂。舉太原孚上座。聞角聲悟道因緣。頌曰。琴生入滄海。太史遊名山。從此揚州城外路。令嚴不許早開關。師於言下。豁然有省。投丈室呈所解。佛智頷之。俾掌記室。迨智遷徑山。師職後版。表率一眾。丙辰。奉朝廷遴選。出世祥符。至治癸亥。赴京出入金門。討論墳典。自帝師以下。皆尊愛之。南還主姑蘇萬壽。所著。有佛祖通載二十二卷。行世。

  明州雪竇石室祖瑛禪師

  吳江陳氏子。髫年出家于普向寺。年十五祝髮受具戒。即策杖遊方。初從虗谷陵于仰山。聞徑山晦機道望。亟往投之。一見契合。遂留掌記。後出世明之隆教。遷杭之萬壽。明之雪竇育王 謝天童平石砥問疾偈曰。是身無我病根深。慙愧文殊遠訪臨。自有巖華談不二。青燈相對笑吟吟。法身徧在一切處。噇飯噇空得自由。太白鄮峰烟雨裏。笋與來往亦風流 晚年得痿痺疾。造一龕。曰木裰。日坐其中。不涉世事。元順帝至正癸未三月。見一蓑衣婦人。扣頭請師應身為國王。師曰。吾不願生天王家。逾十七日。趺坐而化。臨終偈曰。五十三年。弄巧成拙。踏破虗空赤脚行。萬象森羅笑不輟。闍維。遵治命。以遺骨煅之。炭盡益以香薪。百煉不回鎔。作金銅色。扣之有聲。祔葬于三藏道法師塔右。

  杭州中竺一關正逵禪師

  番陽方氏子。參晦機熈于淨慈。熈問。甚處人。師曰番陽。熈曰。番陽湖水深多少。師曰。瞪目不見底。熈曰。恁麼則浸爛衲僧鼻孔也。師曰。終不借和尚鼻孔出氣。熈曰。畢竟借誰鼻孔出氣。師曰。恭惟和尚萬福。熈肯之。命充侍者。逾二年。參中峰于天目。復謁徑山元叟。命掌記。笑隱主中竺。俾師分座。出世金陵崇因。帝師授以佛日普照之號。遷鳳山資福。陞主報國。再遷中竺 示眾。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一念涉思惟。全身入荒草。所以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倫。頭頭顯露。物物全彰。不從千聖借。不向萬機求。內外絕承當。古今無處所。恁麼解會。猶是錯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雖然。既是泗洲大聖。因甚在揚州出現。良久曰。參。後示寂。世壽五十七。僧臘四十四。

  明州佛巖仲方天倫禪師

  象山張氏子。幼而岐嶷。投廣德天寧竺源剃落。源曰。汝志宏遠。堪任大法。無為我滯。遂往見虎丘東州永。偶過旃檀林。同一僧看傳燈錄。僧謂師曰。千七百則公案。渾如生銕鎖子一般。只要鎖匙入手。師言下點首默契。乃參晦機熈於淨慈。纔入門。熈曰。湖山靄靄。湖水漾漾。浸爛你鼻孔。塞破你眼睛。因甚不知。師曰。通身無影象。步步絕形蹤。熈曰。未在更道。師拂袖便出。熈俾居侍司。復掌藏鑰。師憚其繁。嘆曰。世降道衰。人根浮薄。宿師碩德。具大知見。猶不為學者信服。無他。葢表裏不純故也。自是必欲剷蹤削蹟。聞吳興桃華塢僻邃。乃往縛茆。一日灌園次。忽四山雲暝。驟雨疾風。摧折林木。霹靂一聲。胸中疑礙頓釋。乃曰。大奇大奇也大奇。掇轉虗空顛倒騎。蟭螟吞却五須彌。曩於南屏室中。屢叩老和尚。終不肯為我說。使當時說破。安有今日耶。元泰定丁卯。出主廣德東泉。遷明之佛巖。笑隱居龍翔。招師分座說法。南臺治書吐魯。數來問道。與師泛論契合。舉師主保寧 僧參。師曰。好箇師僧。恁麼行脚。僧曰。撥草瞻風。豈圖別事。師曰。喫得棒也未。僧擬議。師便喝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誰人看不見 問如何是一相三昧。師曰。青黃赤白 問如何是鳳臺境師曰。鳳臺有什麼境 上堂。初三十一。中九下七。七九六十三。九九八十一。朝往西天。暮歸唐土。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