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人。陳宣帝之裔也。國亡落於民間。以其王孫。甞受署。因有將軍之號。少於永昌寺出家。慕道頗切。往依五祖。法會極意研尋。初無解悟。及聞五祖密付衣法與盧行者。即率同志數十人。躡迹追逐。至大庾嶺。師最先見。餘輩未及。盧見師奔至。即擲衣鉢於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君將去。師遂舉之。如山不動。踟躕悚慄。乃曰。我來求法。非為衣也。願行者。開示於我。盧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阿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師當下大悟。徧體汗流。泣禮數拜。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別有意旨否。盧曰。我今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邊。師曰。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盧曰。汝若如是。則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師又問。某甲。向後宜往何所。盧曰。逢袁可止。遇蒙即居。師禮謝遽回。至嶺下謂眾人曰。向陟崔嵬遠望。杳無蹤迹。當別道尋之。皆以為然。師既回。遂獨往廬山布水臺。經三載後。往袁州蒙山。大唱元化。初名慧明。以避六祖上字。故名道明。弟子等。盡遺過嶺南。參禮六祖。

  五祖下二世(旁出)
  北宗秀禪師法嗣
  五臺山巨方禪師

  安陸曹氏子。幼稟業於明福院朗禪師。初講經論。後參禪會。及造北宗。秀問白。白雲散處如何。師曰。不昧。秀又問。到此間後如何。師曰。正見一枝生五葉。秀默許之。入室侍對。應機無爽。尋至上黨寒嶺居焉。數歲之間。眾盈千數。後於五臺山闡化。二十餘年示寂。塔於本山。

  河中府中條山智封禪師

  姓吳氏。初習唯識論。滯於名相。為知識所詰。乃發憤罷講遊方。見秀禪師。疑心頓釋。乃辭去。居於蒲津安峰。不下山十年。木食澗飲。州牧衛文昇。建安國院居之。緇素歸依。憧憧不絕。使君問曰。某今日後如何。師曰。日從濛汜出。照樹全無影。使君。初不能喻。拱揖而退。少選開曉。釋然自得。師來往中條山。二十餘年。得其道者。不可勝紀。滅後。門人於州城北建塔焉。

  兖州降魔藏禪師

  趙郡王氏子。父為毫掾。師七歲出家。時屬野多妖鬼。魅惑於人。師孤形制伏。曾無少畏。故得降魔名焉。即依廣福院明讚禪師落髮。後遇北宗盛化。便誓摳衣。秀問曰。汝名降魔。此無山精木怪。汝翻作魔邪。師曰。有佛有魔。秀曰。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議境界。師曰。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秀懸記之曰。汝與少皡之墟有緣。師尋入泰山數稔。學者雲集。一日告門人曰。吾今老朽。物極有歸。言訖而逝。

  壽州三峰道樹禪師

  唐州聞氏子。幼探經籍。年將五十。因遇高僧誘諭。遂誓出家。禮本部明月山慧文為師。師恥年長。求法淹遲。勵志遊方。後遇秀禪師。言下知微。乃卜壽州三峰山。結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譚詭異。於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薩羅漢天仙等形。或放神光。或呈聲響。師之學徒覩之。皆不能測。如此涉十年後。寂無形影。師告眾曰。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於人。只消老僧。不見不聞。伊伎倆有窮。吾不見不聞無盡。唐敬宗實曆乙巳年示寂。壽九十二。塔于本山。

  鳳陽府旰[日*台]都梁山全植禪師

  光州芮氏子。初結庵居止。太守。請本州長壽寺開法。問將來佛法隆替若何。師曰。真實之物。無古無今。亦無軌躅。有為之法。四相遷流。法當陻厄。君侯可見。師年九十三而終。唐會昌甲子九月七日。入塔。

  嵩嶽安國師法嗣
  洛京福先寺仁儉禪師

  自嵩山罷問。放曠郊鄽。謂之騰騰和尚。唐天冊萬歲中。天后詔入殿前。仰視天后。良久曰。會麼。后曰。不會。師曰。老僧持不語戒。言訖而出。翌日進短歌一十九首。天后覽而嘉之。厚加賜賚。師皆不受。又令寫歌辭。傳布天下。其辭。竝敷演真理。以警時俗。唯了元歌一首。盛行於世。

  嵩嶽破竈墮和尚

  不稱名氏。言行叵測。隱居嵩嶽。山塢有廟甚靈。殿中唯安一竈。遠近祭祀不輟。烹殺物命甚多。師一日領侍僧入廟。以杖敲竈三下曰。咄此竈只是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起。恁麼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竈乃傾破墮落。須臾有一人青衣峩冠。設拜師前。師曰。是甚麼人。曰我本此廟竈神。久受業報。今日蒙師說無生法。得脫此處。生在天中。特來致謝。師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彊言。神再禮而沒。少選侍僧問曰。某久侍和尚。不蒙示誨。竈神得甚麼徑旨。便得生天。師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別也無道理為伊。侍僧無言。師曰會麼。僧曰不會。師曰。本有之性。為甚麼不會。侍僧乃禮拜。師曰。墮也墮也。破也破也。後義豐禪師。舉似安國師。安歎曰。此子會盡物我一如。可謂如朗月處空。無不見者。難搆伊語脉。豐問曰。未審。甚麼人搆得他語脉。安曰。不知者。時號為破竈墮 僧問。物物無形時如何。師曰。禮。即唯汝非我。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