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等寺惠嵩法濟寺惠仙等。住持五部。至圓曾性。□習群經。至明曒日。每荷生之心滅不滅之因。是用追恩遶贊述庶乎。生前之右。匪獨衡山。歿後之。豈伊廬岳。其詞曰。
  安住上首  和合真僧  高步十力  是入一乘  法界若海  碩行如陵  灯傳自覺  夢叶明微(其一)  堅守律儀  愽聞經藏  照宣貝葉  啟明金杖  雖有情業  義道無量  八部往還  四生回向(其二)  累朝情遇  一時敷演  誘進州邑  弘翻宣輦  大德恩深  三綱詔選  齊纏感夜  留流□□(其三)  興言弟子  落妖有因  天聞聖德  物荷陽春  卿中七輩  殿上三人  鑽智慧火  熱煩惱薪(其四)  垂蓮表祥  特花告玄  訓導十方  四句職比  即緣生勝  定水不流  覺燈長曙(其五)  靈櫬反葬  佛子祖行  幡花撲地  齊祭傾城  晴景雪下  虗空鐘鳴  黃霰慘送  素鶴歡迎  信諸天之  有感尊宣  三世之無情(其五)
  (沼法師。開元二年歲次甲寅十二月十七日滅度。從其甲寅。至于延曆七年歲次戊辰。合七十五年。開元二年甲寅當日。本世之元明天皇即位和銅七年甲寅也。追得碑文   釋善珠之)。
  (奈良某珍襲秋篠上經之真蹟今夏幸得借之。當溜州會之法筵。更寫之了)。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末學定胤)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圓測法師佛舍利塔銘(并序)

    貢士 宋復 撰并書
  法師諱文雅。字圓測。親羅國王之孫也。三歲出家。十五請業。初於常辯二法師聽論。天聰警越。雖數千萬言。一歷其耳。不忘於心。正觀中   大宗文皇帝。度為僧。住京元法寺。乃覽毗曇成實俱舍婆娑等論。暨古今章疏。無不閑曉。名聲藹著 三藏法師奘公。自天竺將還 法師預夢。婆羅門授果滿懷。其所證應勝因夙會。及 奘公一見。契合莫造。即命付瑜伽成唯識等論。兼所翻大小乘經論。皎若生知。後被召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識論疏十卷。解深蜜經疏十卷。仁王經疏三卷。金剛般若。觀所緣論。般若心經。無量義經等疏。羽翼祕典。耳目時人。所以贊佐 奘公。使佛法東流。大興無窮之教者也 法師性樂山水。往依終南山雲際寺。又去寺三十餘里。閴居一所。靜志八年。西明寺僧徒邀屈還寺。講成唯識論。時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至京奉勅。簡召大德五人。令與譯蜜嚴等經 法師即居其首。後又召入東都講。譯新華嚴經。卷軸未終。遷化於佛授記寺。實萬歲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八十有四。以其月二十五日。燔於龍門香山寺北谷。便立白塔。在京學徒。西明寺主慈善法師。大薦福寺大德勝莊法師等。當時已患禮奉無依。遂於香山葬所。分骸一節。盛以寶函石槨。別葬於終南山豐德寺東嶺上 法師甞昔往游之地。墓上起塔。塔基內安舍利四十九粒。今其路幾不通矣。峭壁嶄絕。茂林鬱閉。險僻藏疾。人跡罕到。埋光蔽德。徒有歲年。孰知歸仰。由是同州龍興寺仁王院廣越法師。勤成志願。以   大宋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乃就豐德分供養。并諸佛舍利。又葬於興教寺 奘公塔之左。創起新塔。規範基公之塔。一體無異。并基公之塔。即舊而新之。金輪寶鐸。層構雙聳。矗如幻成。其下各環以廣廡。神像崇邃。左右以祔 奘公焉。俾至者景慕起信。不知何時而已也。及於塔之前。創修獻殿六楹落成。慶贊之日。不暇求能成文者。丐余直序其事繫之以銘。銘曰。
  貝葉西來兮其功大  教流中區兮斯永賴  法匠有憑兮誠際會  香山迢遙兮悶幽宮  豐德峻阻兮藏靈蹤  後人依歸兮何適從  有越作緣兮神助力  雙塔屹立兮基是式  以祔奘公兮豈窮極  終南相高兮峻倚天  盛德巍然兮銘石鐫  來者瞻仰兮千萬年

  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