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心分死。自說偈言。
  一切皆無常  恨不餉師子  奈何死厄身  貪命無功死  無功已可恨  復汙人中水  我悔十方佛  願垂照我心  前代諸惡業  現償皆令盡  從是值明師  修行盡作佛
  時天帝釋聞之。與八萬諸天。到其井側。曰不聞聖教。久處幽冥。向說非凡。願更宣法。野干答曰。天帝無訓。不識時宜。法師在下。自處其上。初不修敬。而問法要。帝釋於是以天衣接取。叩頭懺悔。憶念我昔。曾見世人。先敷高座。後請法師。諸天即各脫寶衣。積為高座野。干升座。曰有二大因緣。一者說法開化人天福無量故。二者為報施食恩故。天帝白曰。得免井厄。功報應大。云何恩不及耶。答曰。生死各宜。有人貪生。有人樂死。有愚癡人。不知死後更生。違遠佛法。不值明師。貪生畏死。死墮地獄。有智慧人。奉事三寶。遭遇明師。改惡修善。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死生天上。天帝曰。如尊所誨。全命無功者。願聞施食施法。答曰。布施饑餓。濟一日之命。施珍寶者。濟一世之乏。增益生死。說法教化者。能令眾生出世間道。得三乘果。免三惡道。受人天樂。是故佛說。以法作施。功德無量。天帝曰。師今此形。為是業報。為是應化。答曰。是罪非應。天帝曰。我謂是聖。方聞罪報。未知其故。願聞因緣。答曰。昔生波羅奈國。波頭摩城。為貧家子。剎利之種。幼懷聰朗。特好學習。至年十二。逐師於山。不失時節。經五十年。九十六種經書。靡所不達。皆由和尚之恩。其功難報。由先學慧。自識宿命。由受王位。奢婬著樂。報盡命終。生地獄畜生。(自下云云。略而不述)時天帝釋。與八萬諸天。從受十善。欲還天宮。問曰。和尚何時捨此罪報。得生天上。野干曰。尅後七日。當捨此身。生兜率天。汝等便可願生彼天。多有菩薩說法教化。時野干一心。專念十善行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終。生兜率天宮。復識宿命。復以十善教化諸天(野干。似狐而小。色青黃如狗。巢於絕岩高木上)。

  須達長者(亦名給孤獨)

  時須達共舍利弗。往舍衛城外。規圖精舍基址。須達自手捉繩一頭。舍利弗自捉一頭。共經精舍。時舍利弗。欣然含笑。須達問言。尊者何故笑。答言。汝始於此經地。六欲天中。宮殿已成。即借彼道眼。悉見六天。嚴淨宮殿。問舍利弗言。六天。何處最樂。舍利弗言。下三天色染。上二天憍逸。第四天中。少欲知足。恒有一生補處菩薩。來生其中。法訓不絕。須達曰。我正當生第四天中。出言已竟。餘宮悉滅。唯第四天。宮殿湛然。襍阿含經云。給孤獨長者疾病。佛自往看之。記其得阿那含果。乃至命終。生兜率陀天。恒下來禮拜佛。聽法已。還歸天上(此據迹中。說其得小果。若論其實。是大菩薩)。

  無著世親菩薩(世親舊云天親)

  無著菩薩。天竺健馱邏國人也。佛去世後一千年中。誕靈利見。承風悟道。從彌沙塞部出家修學。頃之。回信大乘。其弟世親菩薩。於說一切有部。出家受業。博聞強識。達學研機。無著弟子佛陀僧訶。(唐言師子覺)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二三賢哲。每相謂曰。凡修行業。願覩慈氏。若先捨壽。得遂宿心。當相報語。以知所至。其後師子覺。先捨壽命。三年不報。世親菩薩尋亦捨命。時經六月。亦無報命。時諸外道。咸皆譏誚。謂世親菩薩及師子覺。流轉惡趣。遂無靈鑒。其後無著菩薩。於夜初分。方為門人教授定法。燈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人。乘虗下降。即進階庭。敬禮無著。無著曰。爾來何暮。今名何謂。對曰。從此捨壽命。往覩史多天。慈氏內眾。蓮花中生。蓮花纔開。慈氏讚曰。善來廣慧。善來廣慧。旋遶纔周。即來報命。無著菩薩曰。師子覺者。今何所在。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眾中。耽著天樂。無暇相顧。詎能來報。無著菩薩曰。斯事已矣。慈氏何相。演說何法。曰慈氏相好。言莫能宣。演說妙法。義不異此。然菩薩玅旨。清暢和雅。聞者忘倦。受者無厭。云云(今人皆謂師子覺耽著天樂。以此為病。然生兜率。本為求見彌勒。親承法誨。悟無生忍。豈求天樂。既無耽樂之念。何患不生內眾。又其師子覺。初心發願。所祈誰知。既云密行莫測。豈可得而思議哉)。

  道安法師

  安姓衛氏。常山扶抑人也。少出家。驅役田舍。至於三年。執勤就勞。曾無怨色。數歲之後。方啟師求經。師與辯意經一卷。可五千言。安賷經入田。因息就覽。暮歸以經還師。更求餘者。師曰。昨經未讀。今復求耶。答曰。即已闇誦。師雖異之。而未信也。復與成具光明經一卷。減一萬言。賷之如初。暮復還師。師執經覆之。不差一字。師大驚嗟。而異之。後為受具戒。恣其遊學。至鄴。遇佛圖澄。澄見而嗟嘆。與語終日。眾見形貌不稱。咸共輕。怪澄曰。此人遠識。非爾儔也。因事澄為師。澄講。安每覆述。後住受都寺。徒眾數百。常宣法化。其所註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諸經。並尋文比句。為起盡之義及析疑甄解。凡二十二卷。序致淵富。玅盡深旨。條貫既序。文理會通。經義克明。自安始也。時符堅遣使送外國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