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法藏。居鄜州寶室寺。性淳行古。開皇中。在洛川縣。建造寺宇。變賣衣鉢。起葢殿屋二所。又寫經八百餘卷。至唐武德二年二月。染疾。昏寐中。見金剛神執經一卷。謂汝造寺寫經。有互用之罪。我今授金剛經一卷。果能至心書寫。流通讀誦。互用之罪悉滅矣。俄疾愈。遂罄鬻所有。寫經百卷。修諸善行。不涉世緣。壽至九十九歲。正月十五日。延眾念法華。金剛。各一七卷。端坐書偈。別大眾曰。今年九十九。看看無所有。更莫問如何。憑空打筋斗。一時緇素。咸覩阿彌陀佛化身接引。往生極樂。按張安道寫楞伽寘金山。後世轉生。覺為己書。東坡屬公書完。藏為家寶。坡寫一卷。藏之山中。古人寫經。願力如此。又佛門中因果。較世法更嚴。所云磚錢不許買瓦也。均之善法。尚錯不得。矧不善法哉。昔靈覺寺僧寶明。自云。出家之前。曾作隴西太守。造靈覺寺成。即棄官入道。雖不禪誦。禮拜不缺。死後。冥王責之曰。卿作守時。屈理枉法。劫取民財。雖造佛寺。非卿之力。合此案觀之。凡世自謂功德。而竟成惡業者多矣。寧獨造寺寫經。有互用之罪(出金剛證果)。
  唐武德間。長安富豪蘇仁欽。恣意宰割烹炮。被殺者。陳訴陰司。追魂繫獄。仁欽重病經年。減算夭亡。冥王語曰。緣爾前生修善。現世富饒。爾今恣殺業重。惡報當償。即令驅至刀山劒樹。欽惶怖哀告。在生雖未作善。曾請金剛經一卷。捨與安國寺已化僧神敬受持。僧雖遷化。可以對證。須臾異香芬馥。一僧執經至殿。言久。與仁欽受持。有般若功。王即合掌放還。得再生。因印施法華經一百部。金剛經一千卷。修水陸大齋濟眾。忽夜夢亡父文忠曰。我為富不仁。殺生害命。老墮廁中。死陷地獄。因汝修功德。得生天界矣(出金剛證果)。
  唐武德年間。江陵人陳昭。奉齋持念金剛經。累積功行。有大蟒。每日在座側。聽經畢。即退。隣人力昌勇悍。疑為妖。擊殺之。蛇訴冥司。追攝力昌。令蛇纏身噬囓。遂託夢告妻曰。蛇願聽經百卷。便可昇騰。只欠七卷耳。我誤殺之。今受苦厄。速請僧寫金剛經七卷。懺悔救我。妻貧甚不能為。有五歲男名僧護。見母悲泣。謂曰。何不賣兒救父乎。母遂抱兒出市。賣蜀客得錢兩貫。請僧寫經。禮祝三寶。一願亡夫滅罪。二願母子重逢。自是憶子目盲。日誦金剛。行乞於市。其子隨客往蜀三十年。繼父母俱亡。忽念生母。回江陵尋覓未見。買宅暫居。偶值節臘祭祖。祝云。我不幸幼孤。母賣子薦父。今尋母無踪。願父母同超三界。適其母就齋求乞。聞此語。大呼云。我是汝母。當年賣契。現在住處籃內。護抱母痛哭。焚香拜天。取水潄口。與母舐目。左右皆明(出金剛證果)。
  唐括州刺史。樂安任義方。武德年中。死經數日而蘇。自云。被引見王。王令人引觀地獄。與佛經所說不殊。地下盡夜昏暗。如霧中行。家人以義方心有溫氣。即請僧誦金剛經。義方於地下。隱隱聞經聲。王檢其案。謂吏曰。彼算未盡。何錯追。遂放歸。送者云。但隨經聲即到舍。忽見一大坑當道。意欲跳越。遂落坑中。應時即起。既得回生。因論說地獄。畫地成圖。所得俸祿。皆造經像。延僧寫金剛般若千餘部。冒宗起曰。經聲出於僧口。便出鬼門關。若妙法攝入信心。永斷生死種矣(出法苑珠林)。
  唐遂州人趙文信。貞觀元年暴死。三日復蘇云。初死時。被人擁逐。同伴十人。相隨至閻羅王所。中有一僧。王先問云。師在世修何功德。答云。唯誦金剛經。王起合掌曰。師當昇天。何錯至此。言未訖。忽有天衣來下。引師上天去。王復喚文信問之。答言。一生不讀佛經。唯好庾信文章。王言庾信是大罪人。現受罪於此。汝見識否。答以雖讀渠文章。未識其人。王令引信出。乃龜也。隨令引去。少時復作人來。語云。我為生時好作文章。妄引佛經。雜揉俗書。又誹謗佛法謂言不及孔老之教。受此惡報。不能解脫文信回生。為人具述其事。按唐扶溝令田霽。歿已歲餘。見夢其妻云。生前叨中科第。自恃才俊。於往古聖喆之書。妄有譏駁。遇當世名流。摘其所短。今在地下。日有兩蛇。三蜈蚣。出入七竅歷諸苦痛。滿三百六十日。方得託生。然則口業不除。雖誦經何益(出法苑珠林)。
  唐大理司直司馬喬卿天性純謹。有志行。永徽中。為揚州司戶曹。母亡。毀瘠骨立。刺血寫金剛經二卷。方畢。忽見墓側。生二芝草。九日長尺有八寸。綠莖朱葢。日瀝汁一升。味甘如蜜。取而復生(出法苑珠林)。
  唐陳文達郪縣人。常持金剛經。為亡父母誦至八萬四千卷。多見祥瑞。為人轉經。疾厄皆免。銅山人陳約。曾追赴陰司。見地下築臺曰。此般若臺。待陳文達者。其為冥司所敬如此。雲棲竹窗隨筆云。予生也晚。甫聞佛法。而風木之悲已至。雖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勸世人。父母在堂。早勸念佛。父母亡日。誦經報恩(出法苑珠林)。
  唐白仁哲龍朔中。為虢州朱陽尉。運米遼東。過海遇罡風。四望昏黑。仁哲焚香。急念金剛經。纔數遍。忽如夢寐。見空中有一梵僧。謂曰。汝念真經。故來救汝。須臾風定。八十餘人俱濟(出報應記)。
  唐陳利賓會稽人。弱冠擢第。善屬詩文。釋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