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安法師

  僧法安。止建元寺。聽寵法師講。博通玄要。又長誦法華。講四十餘徧。忽於講座四角生華一叢。有十餘枝。黃白相間。長五六寸。狀似蓮華。香光敷蘤。或者疑是蒸潤所生。又過數日。復於都講牀側及大眾坐處生八九華經。一月方萎悴。道俗聚觀。咸言講經之瑞。師後終于長沙(靈瑞集)。

  江都向法師

  僧慧向。姓劉氏。常誦法華經。兼解深義。後至淮陽江都。止故亭村。眾請講是經。時年一百一歲。顏色猶壯。忽告眾曰。吾其去矣。言訖合掌端坐長往。即[療-(日/小)+土]于銅山。後樵人每於葬所聞誦經之聲。一日司馬趙元恪取道于傍。顧見蓮華一朵。驚問。村人乃云。是向師之冢。恪乃令人掘之。見白骨一聚。唯舌宛然赤色。其蓮根從舌生焉。睹茲靈瑞。州郡表聞。勑於此處起塔崇奉(靈瑞集)。

  寶通法師

  寶通。梵行精修。長誦法華經陀羅尼品。稍有靈異。時楊橋村有趙氏。家妻為神所魅。請通持呪。通既至。神即現形。通告曰。神在村中。合當興福。如何反魅於人。神曰。非弟子事。此乃部下小鬼耳。遂呼小鬼至前責罰。趙妻因此得差。續後趙妻之病仍發。歌吟竟日。又來告通。通又去。見所責鬼在病牀前。通曰。前曾誡治那得再來。汝若不去吾當誦呪。令汝頭作七分。如阿棃樹枝也。鬼乃叩首求哀。不煩呪也。從此病差。鬼不復至矣(靈瑞集)。

  蘇州儀禪師

  僧儀禪師。止蘇州開元寺。造大佛殿。忽見一婦人抱兒子告師曰。兒子為患。請轉法華經一部。禪師轉畢。遽有一朱衣佩劒者來拜曰。前日妻子為兒所患。蒙師轉經。今已得愈。特來相謝。聞師造殿。謹以錢一十千相助。弟子是許將軍。師曰公住何處。許曰住師屋後。言訖不見。師遣人穿地尋之。乃見骸骨一具。佩劒橫身。人皆嗟異。師即祀而葬之。至今猶存(靈瑞集)。

  汴州照師

  僧神照。汴州人。年九歲。值離亂。眷屬彫亡。唯與母萍流無託。未幾母亡。乃依明智律師出家。凡所釆聽一徧無遺。唯誦法華以為德業。素養一狗。所往皆隨。及師抱疾。其狗通夕長號。人未知其然。洎師歸寂。方悉狗徵。及安葬已。狗則長眠垂淚。不食而殂(續靈瑞集)。

  荊州奘法師

  唐景龍中有僧玄奘。江陵人。幼歲入道。博通大小乘。尤明法華正典。別是命家。於五十年日誦七徧。甞於淨室聲誦。感天人下聽。齋講之時。徵瑞合沓。孝和帝重師之德。於林光殿解齋。奘上表乞還鄉。詔賜御詩。百僚俱和。委見大宋高僧傳。

  絳州轍禪師

  禪師法轍。絳州人。少而勤苦。通法華經。常以是業誘化一切。乃於孤山西河造立堂宇。剏置伽藍。處元無水。一旦地陷。清泉迸出。故秦州刺史房仁裕申請寺額。即以陷泉為名。師又善持呪。多有應驗。唐永徽二年二月。自知將死。囑累徒眾。端然坐逝。時天色晴明。雨華如雪。香而不釋。樹枝草葉白同粉色。周二里餘三日始隱。終後三年。坐身不壞。師之功勵。殊難擬議(靈瑞集)。

  山陰義法師

  釋大義。蕭山徐氏子。生而英特。七歲父授書籍。日記數千言。十二從釋山陰靈隱寺。凡是經教開卷必通。人畏敬之。屬中宗即位。恩制度人。師試蓮經格中第一。自後習聽弘闡稱心寺。開元中喪所親。因入天台佛隴閱大藏。報劬勞。謁見左溪。稟承止觀。超然悟心。以畢大事。平生誦法華.涅槃.大小戒本以為行業。終時咸聞空中有奏天樂之聲(大宋高僧傳)。

  天台脩法師

  法師廣脩。俗留氏。東陽人也。天姿貞亮卓爾。具體樞衣台宗第十祖邃法師之門。盡得其傳。學者奔承。戶外屨滿。日誦法華經及維摩.光明等。六時行道。老而益堅。每年行七七日懺摩。葢止觀中第四隨自意三昧也。後以三觀付門人物外。會昌中沒于禪林寺。遷神於佛隴金地。弟子良汶發墳火化。淘收舍利一千餘粒。建塔藏之(大宋高僧傳)。

  明州端法華

  大宋高僧傳紀僧遂端。俗張氏。不知所從來。投師於明之德潤寺。寺即吳太傅闞澤書堂(即今慈溪東普濟寺是)。師為人質直清粹。不妄交游。師授蓮經。誦猶宿習。人皆駭歎。十二時中口吻不輟。至老不懈。唐咸通二年加趺之次。泰定而絕。須臾口生青蓮華七朵。芬芳香絜。遠近驟觀。於是造龕窆於東山之下。經二十餘年。塔內屢有光現。及啟視之。形質如生。遂迎還寺。漆紵飾之。至今真身尚存焉(傳文)。其七莖蓮華。余甞詢之耆宿。皆云。先時猶在。建炎之寇方失之。然師之真身既在。古殿森沈。先賢竦敬。至有發言為詩播其遺德者。張昂詩曰。僧史名聞在。雲龕香火深。此身非故物。不壞本從心。門靜湖山碧。庭寒檜柏陰。後人還可繼。真教卷黃金。僧保冲詩曰。經昔誦白蓮。神移幾百年。色身遺此地。真性在何天。湖月盈還缺。巖華落復妍。惟師功德骨。端坐若安禪(二詩見石刻)。

  京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