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而封題如故。臺中內外聞者奇之。事平。同舍囚俱獲免
  唐長安縣福水南史村。有史阿誓者。生平誦法華經。名充令史。往還步涉。未甞乘騎。葢依經云。哀憫一切故也。臨終有異香。人咸異之。後十年妻亡。發塚合葬。舌本如生

  唐右監門校尉李山龍

  馮翊人。武德中暴亡。惟心尚煖。七日而甦。云。至一官署。有囚千數。皆鎻繫北面立。王問山龍平生作何福善。山龍云。鄉人建會。恒以物施之。又問更作何德業。龍云。誦法華經日兩卷。王起立曰。大善。可陞階就東北高座誦之。龍即舉聲開經曰。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王曰。請止。君誦經非徒自利。乃令庭中諸囚。聞法獲免。善哉。諸囚遂忽不見。令放龍還。東行見一鐵城。甚廣大。吏曰。此是大地獄。中有分隔。各隨本業。赴獄受罪。山龍聞之悲懼。稱南無佛。請吏求出。俄見旁有人坐臥。龍問之。云。此輩罪報。應入鑊湯。蒙賢者稱南無佛。諸罪人暫得一日休息爾。

  唐長安高表仁之孫

  常讀法華。龍朔三年正月。乘馬出順義門。有兩騎逐之。稱是冥使。特來追卿。高惶怖西走。欲投普光寺。鬼疾前阻門不令入。又西走欲入開善寺。鬼復前阻。遂相從馳入醴泉坊。一騎在前。高以拳擊墜之。後鬼怒。遙挽高髮擲下馬。家人輿還。至晚乃蘇。自云。備見冥王。王云。汝何盜取僧果。復說三寶過。高伏罪無敢言。王云。盜果之罪。合吞銕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乃盡。說過之罪。合耕其舌。因放還。言已復絕。口如吞物狀。通身皰赤。經日方醒。如是四年。吞丸報盡。忽復氣絕。神至王所。王命鬼使拔舌耕之。鬼拈鈎鑿。銛利異常。終不能及。王乃簡案。知曾讀法華力。舌不可出。遂免罪放還。自後常于化度寺。行五悔法。以懺前愆。

  唐京師人潘果

  年弱冠。任富平縣都水小吏。及歸家。與少年數人遊野外。見一羊食草。果與少年捉之歸。羊中路鳴喚。果懼主聞。拔其舌。殺食之。後一年。果舌漸消縮。陳牒解吏職。縣令鄭餘慶疑其詐。使開口驗之。見舌根僅如豆許不盡。問其故。取紙書以答之。縣令教寫法華經。為羊追福。果如言發心書寫。齋戒不怠。後一年舌漸得生。平復如故。又詣官陳牒。縣令用為里正。

  唐少常伯崔義起

  妻父蕭文鏗。素持法華。滿數千遍。永斷葷茹。妻蕭氏以龍朔三年五月亡。三七日修齋。婢素玉忽作夫人語。謂生時不信三寶。今受苦不可言。繇汝輩為我誦經修齋。得暫放歸。至第二十日更來。將素玉去。看我受罪。及期。玉果死。三日而甦。曰。見大城宮府。夫人入別院。須臾火鑊鐵牀併至。備受楚毒。忽見鏗坐蓮華臺。語素玉曰。我女生多嗔妬。不信我言。不信因果。今受此苦。我無能救。汝歸可語家人。令修功德。庶得解脫。又見梵僧從空中下。教玉誦法華經。謂曰。汝當記持此經。為閻浮提人傳誦。當有信者。麐德元年正月。薛將軍宅。設齋迎玉。試誦冥經。有梵僧聞之。合掌嘆曰。如西國本不異。眾始驚服。

  唐馬郎婦者

  出陝右。先是此地俗習騎射。不知有三寶名。元和十二年。忽有美艶女子。挈籃鬻魚。人競欲娶之。女曰。有一夕能誦普門品者。則吾歸之。黎明。誦徹者二十餘輩。復授以金剛般若。旦通猶十人。乃更授法華經全帙。期以三日通徹。獨馬氏子能。乃具禮迎焉。入門。女稱疾求止別房。須臾便死。體即爛壞。遂[療-(日/小)+土]之。數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啟視。惟黃金鎻子骨存焉。謂眾曰。此觀音大士。憫汝輩障重。故垂方便。示現以化汝耳。言訖。飛空而去(見宋潛溪像贊序一本作普賢)。

  唐黃氏二女

  晉陵人。幼聞人誦法華經。傾聽久之。曰。吾解此義矣。遂能深談實相之旨。後入京師安國寺為尼。長名持法。次名慧忍。同修法華三昧。忽有尼號空姑。詞貌甚異。降禮懺所。相與行道。每至中夜。身光赫然。如是三年而去。或疑為普賢化現云。興元三年梁肅記。
  唐武德中。都水使蘇長。授巴州刺史。渡嘉陵江。中流風起舟覆。諸人一時同溺。惟一妾常讀法華經。及水入船。乃頭頂經函。誓與俱沒。已而獨得不沉。隨波泛泛。頃之至岸。捧函而上。開視了無沾濕。妾竟以全。又淮寧城北。有姑嫂同誦法華。聲如金玉。歿後。塚生紅蓮一朵。開敷妙盛。後人因於其地。建華臺寺。

  歷朝法華持驗紀卷上
  歷朝法華持驗紀卷下

    同善道人周克復纂
    男周石校
    潛確居士陳濟生參
  五代成都大慈寺有僧。恒誦法華經。一日入青城山。採藥。沿溪越險。忽雲霧四起。不知所適。有頃雲散。見一閣跨溪。甚崇麗。僧至門。僕人入報。出曰。先生請師誦所業經。僧朗聲誦至寶塔品。先生野服藜杖。兩眉垂肩。焚香揖聽良久。誦已。設秫飯杞菊。馨若甘露。嚫金一鍰。僕送至中途。僧問何姓名。僕曰。此孫思邈先生也。僧方嗟嘆。僕忽不見。復尋索三日。竟迷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