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功而成其事。
“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今余亦曰:“世人得见吾书则知金铨,得悟真正传,通阴阳窍妙,达造化枢机。愿觅有缘,同升霄汉。)
《三注》道光祖曰:“至愚之徒,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精液为铅汞。悲哉!”
道光祖曰:“身从何生?命从何有?”
《三注》上阳子曰:“若无明师决破真铅一物,虽行尽三千六百旁门,枉自费力。
“此般真铅,家家有之,人人见之。只为醉生梦死之场,依稀过了。嗑!未遇真师,谁人识得?
“今时学人,不肯苦志求师,唯记前人几件公案,恃其机锋敏捷,以逞干慧,不思讹了舌头,把做何用?饶地悬河之辩,反为入道之魔,愈见学卑识浅,又安能具大方之眼,而拜师于缰锁之下哉?”
又曰:“不得真师口传,虽知药物,丹亦不成。
“九流百家,一应等术,皆可留之纸上,或可以智慧猜晓而知。唯独金丹一事,非得真师,逐节指示,不可以意强会。或者得师,略言鼎器,而不知药生之时,知药物而不知火候,知火候而不知颠倒,知颠倒而不知炼己细微,不知法、财两用,皆不成丹。
“愚人未遇真师,不知世有还丹之道,何以空无狂荡、锋辩矫诈,瞽诱时人。错到了处,不肯回思失行,不以罪福关心。仆自闻师训后,凡见此辈,即欲提醒,使归正道。无知浅识之徒,癖而难诲。噫!庄仙云:‘其人天且劓’者,真至言也。
“金丹至宝,不在深山穷谷,当于世间法中求之。”
《三注》道光祖曰:“按摩吐纳,谓之旁门,以已食人,谓之金丹。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举世学人,莫能知此,非遇真师指示,孰能晓哉?
“晚学不肯下问于人,若悟他家有不死之药,乃修身至宝、不死之良方也。
“此道妙矣,非遇真师真传口诀,其孰能与于此妙哉?”
《三注》陆子野曰:“不得真师指示真铅端的次第,切莫强为也。
“此道乃真阴、真阳逆合,而盗其杀机中之生气耳,并非三峰采战淫邪之术。
“出入往来之所,阴阳交会之地,非得心传口授之真,何可强猜而知之乎?
“非师口传真要,则从何处下手?”
上阳子《参同注》曰:“从凡入圣,作佛成仙,其心传口授之秘,又不敢施于笔者。噫!世人器德凉薄,诽谤易生。
“此道即众生阶筏,为万世之梯航。岂谓后人各执异见,不立苦志参访真师,不明阴阳同类查胥。各尚所闻,愈差愈远。彼见《周易》,则指为卜筮、纳甲之书,又恶知同类得朋之道乎?彼见鼎器之说,则猜为金石炉火之事。彼闻采取之说,则猜为三峰采战之术。彼闻有为,则疑是旁门邪径。彼闻无为,则疑是顽空打坐。彼闻大乘,则执禅宗空性。唯资谈论,更不察圣人之道,是用阴阳修之,以出阴阳。用世法修之,以出世间。
“天上太阳有十二度,与太阳合壁,人间少阴有十二度,以隐形看经,此阴阳之正也。
“阴阳和平,神明乃生。
“人身象月,而生金丹。
“《契》曰:‘推情合性,转而相与。’
“气自外来,可以炼丹,可以入圣。
“修大丹与生身受气之初,浑无差别,但有顺逆耳。
“雌雄得类,颠倒相感。男女相胥,逆求化机。
“愚人专以无为、顽空是道,依稀度日,任生任死。此辈为教中大罪人,况敢言修行一事哉?
“金丹必须同类药物,一阴一阳,必互交感,一牝一牡,方得化生。倘独居孤处,安得化化之气?若夫众雌无雄,岂有生生之道?欲炼还丹,必求先天一气以成丹也。功用非师莫明,慧饶颜闵,莫能自通。
“先天一气,从自己生身处求之。
“自古及今,好者亿人。不遇真师,稀有能成。
“世之愚夫,但闻何人打坐几年,某人入关几处,便乃言其有道。他岂知马祖南岳磨砖之谓?他岂知阴阳吞咽生杀之理乎?
“伏惟至道,天生圣哲,奚有自悟?必资师授。
“人不求师,奚自觉悟?倘有所师,先以《参同契》一书辩之,若句句能明,章章洞晓,方是真师。苟有一句模棱含糊,便难信受。若果得遇真师之传,能行此道,则证圣成真,指日可冀。”
《参同契》曰:“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
陈显微曰:“若人善根纯熟,好道心切,考仙经,穷圣典,低心访友,下意求师,必遇至人,授之口诀。”
白玉蟾《指玄篇注》曰:“还年接命,以作长生之客。返本还源,须要天地相合,龙虎相交,采丹接命。知之者切莫乱传,任是父子骨肉,道心不坚,敢轻妄传还丹秘宝,天必殃报,九祖沉沦。”
白玉蟾曰:“一诀便知天外事,扫尽旁门不见踪。”
三丰祖曰:“真经真师授,至道至人传。”
上阳子《参同契注》曰:‘为道而不通言词,则不得性情之感。为道而不知变动,则不得金水之化。为道而不工制器,则不得鼎炉之用。为道而不达吉凶,则不得顺逆之理。”
上阳子曰:“世人气血将衰,须求归根之道,可以回老,可以返婴,可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