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9-藏外

127-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第14页

神,故德交归焉。
谦德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治大国〔者〕,当如〔江海〕居下流,不逆细微。
天下之交,
大国〔者〕,天下士民之所交会。
天下之牝。
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昌也。
牝常以静胜牡,
女所以能屈男,阴胜阳,以〔其〕,安静不先求之也。
以静为下。
阴道以安静为谦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能谦下之,则常有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此言国无大小,能持谦畜人,则无过失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更以义相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牧畜之。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使为臣仆。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又宜为谦下
为道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
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
善人之宝,
善人以道为身宝,不敢违也。
不善人之所保。
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患逢急,犹知自悔卑下。
美言可以市,
美言者独可于市耳。
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卖者欲疾售也。
尊行可以加入。
加,别也。人有尊贵之行,可以别异于凡人,未足以尊道。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前,无有弃民,德化淳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
欲使教化不善之人。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虽有美璧先驷马而至,故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近得之于身。
有罪以免耶,
有罪谓遭乱世,闇君妄行形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免于众也。
故为天下贵。
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为天下贵也。
恩始第六十三
为无为,
因成循故,无所造作。
事无事,
预有备,除烦省事也。
味无味。
深思远虑,味道意也。
大小多少,
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
报怨以德。
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
图难于其易,
欲图难事,当于易时,未及成也。
为大于其细。
欲为大事,必作于小,祸乱从小来也。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从易生难,从细生着。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处谦虚,天下共归之也。
夫轻诺必寡信,
不重言也。
多易必多难。
不慎患也。
是以圣人犹难之,
圣人动作举事,犹进退,重难之,欲塞其源也。
故终无难矣。
圣人终生无患难之事,犹避害深也
守微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
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
其未兆易谋,
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止也。
其脆易破,
祸乱未动于朝,情欲未见于色,如脆弱易破除。
其微易散。
其未彰着,微小易散去也。
为之于未有,
欲有所为,当于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
治之于未乱。
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从小成大。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从卑立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近至远。
为者败之,
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有为于义,废于仁;有为于色,废于精神也。
执者失之。
执利遇患,执道全身,坚持不得,推让反还。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圣人不为华文,不为色利,不为残贼,故无败坏。
无执故无失。
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所执藏,故无所失于人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从,为也。
民之为事,常于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自败之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终当如始,不当懈怠。
是以圣人欲不欲,
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色,圣人欲于德。
不贵难得之货;
圣人不眩为服,不贱石而贵玉。
学不学,
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
复众人之所过;
众人学问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
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也。
而不敢为。
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本也。
淳德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将以道德教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