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司存。心之明闇,亦有限极,用其分内,终不强知。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也,故得尽其天年,不横夭折。能如是者,可谓知之盛美者也。
【释文】《不丧》息浪反,下皆同。《或好》呼报反。下同。《不强》其两反。◎卢文弨曰:今本书作强。
虽然,有患【一】。夫知有所待而后当【二】,其所待者特未定也【三】。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四】?
【一】【注】虽知盛,未若遗知任天之无患也。
【疏】知虽盛美,犹有患累,不若忘知而任独也。
【二】【注】夫知者未能无可无不可,故必有待也。若乃任天而生者,则遇物而当也。
【三】【注】有待则无定也。
【疏】夫知必对境,非境不当。境既生灭不定,知亦待夺无常。唯当境知两忘,能所双绝者,方能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患也已。
【四】【注】我生有涯,天也;心欲益之,人也。然此人之所谓耳,物无非〔天也〕(一)。天也者,自然者也;人皆自然,则治乱成败,遇与不遇,非人为也,皆自然耳。
【疏】近取诸身,远托诸物,知能运用,无非自然。是知天之与人,理归无二。故谓天则人,谓人则天。凡庸之流,讵晓斯旨!所言吾者,庄生自称。此则泯合人天,混同物我者也。
【释文】《庸讵》徐其庶反。《则治》直吏反。
【校】(一)天也二字依世德堂本补。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一】。何谓真人【二】?古之真人,不逆寡【三】,不雄成【四】,不谟士【五】。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六】。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七】
【一】【注】有真人,而后天下之知皆得其真而不可乱也。
【疏】夫圣人者,诚能冥真合道,忘我遗物。怀兹圣德,然后有此真知,是以混一真人而无患累。真(知)〔人〕之状,列在下文耳。
【二】【疏】假设疑问,庶显其旨。
【三】【注】凡寡皆不逆,则所愿者众矣。
【疏】寡,少也。引古御今,崇本抑末,虚怀任物,大顺群生,假令微少,曾不逆忤者也。
【四】【注】不恃其成而处物先。
【疏】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岂雄据成绩,欲处物先耶!
【五】【注】纵心直前而群士自合,非谋谟以致之者也。
【疏】虚夷忘淡,士众自归,非关运心谋谟招致故也。
【释文】《不谟》没乎反。
【六】【注】直自全当而无过耳,非以得失经心者也。
【疏】天时已过,曾无悔吝之心;分命偶当,不以自得为美也。◎俞樾曰:过者,谓于事有所过失也。当者,谓行之而当也。在众人之情,于事有所过失则悔矣,行之而当则自以为得矣。真人不然。故曰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正文明言过,郭注谓全当而无过,失之。
【七】【注】言夫知之登至于道者,若此之远也。理固自全,非畏死也。故真人陆行而非避濡也,远火而非逃热也,无过而非措当也。故虽不以热为热而未尝赴火,不以濡为濡而未尝蹈水,不以死为死而未尝丧生。故夫生者,岂生之而生哉,成者,岂成之而成哉!故任之而无不至者,真人也,岂有概意于所遇哉!
【疏】栗,惧也。濡,湿也。登,升也。假,至也。真人达生死之不二,体安危之为一,故能入水入火,曾不介怀,登高履危,岂复惊惧。真知之士,有此功能,升至玄道,故得如是者也。
【释文】《不栗》音栗。《不濡》而朱反。《登假》更百反,至也。《远火》于万反。《有概》古爱反。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一】,其觉无忧【二】,其食不甘【三】,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四】,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五】。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六】。
【一】【注】无意想也。
【二】【注】当所遇而安也。
【疏】梦者,情意妄想也。而真人无情虑,绝思想,故虽寝寐,寂泊而不梦,以至觉悟,常适而无忧也。
【释文】《其觉》古孝反。
【三】【注】理当食耳。
【疏】混迹人间,同尘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其美。
【四】【注】乃在根本中来者也。
【疏】踵,足根也。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于气息,亦复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
【释文】《深深》李云:内息之貌。◎家世父曰:存息于无息之地,而后纳之深,泊然寂然,无出无入,无往无来,郁怒之所不能结,耆欲之所不能加,百骸九窍六藏,一不与为灌输,而退而寄之于踵,乃以养息于深微博厚而寓诸无穷。《以踵》章勇反。王穆夜云:起息于踵,遍体而深。
【五】【注】气不平畅。
【疏】嗌,喉也。哇,也。凡俗之人,心灵驰竞,言语喘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