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案制河之制,释文诸设反,字当作浙,谓浙水以东也。古制声与浙同。论语颜渊篇片言可以折狱者,郑注曰:鲁读折为制。书吕刑制以刑,墨子尚同篇制作折。
【五】【疏】末代季叶,才智轻浮,讽诵词说,不敦玄道,闻得大鱼,惊而相语。轻字有作辁字者,辁,量也。
【释文】《辁》七全反,又(视)〔砚〕专反,又音权。李云:辁,量人也,本或作軨。軨,小也。本又或作轻。《讽说》方凤反。
【六】【疏】累,细绳也。鲵鲋,小鱼也。担揭细小之竿绳,趋走溉灌之沟渎,适得鲵鲋,难获大鱼也。
【释文】《揭》其列其谒二反。《竿累》劣彼反,谓次足不得并足也。本亦作累。司马(云)力追反,云:纶也。《趣》本又作趋,同。七须反。《灌渎》司马云:溉灌之渎。《守鲵》五兮反。《鲋》音附,又音蒲。本亦作蒲。李云:鲵鲋,皆小鱼也。
【七】【疏】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闻〕者,必不能大通于至道。字作县(字)〔者〕,古悬字多不着心。
【八】【注】此言志趣不同,故经世之宜,小大各有所适也。
【疏】人间世道,夷险不常,自非怀豁虚通,未可以治乱,若矜名饰行,去之远矣。
【校】(一)骛字依世德堂本改。赵谏议本作惊。(二)赵本趣作趋。(三)求字依世德堂本改。下徒末二字及砚字同。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一】
【一】【疏】大儒,硕儒,谓大博士。从上传语告下曰胪。胪,传也。东方作,谓天曙日光起。儒弟子发冢为盗,恐天时曙,故催告之,问其如何将事。
【释文】《胪》力于反,一音卢。苏林注汉书云:上传语告下曰胪。胪,犹行也。《传》治恋反,又丈专反。向云:从上语下曰胪传。一音张恋反,遽也。《东方作矣》司马云:谓日出也。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一】。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伍施,死何含珠为【二】!'接其鬓,压(一)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三】!”
【一】【疏】小儒,弟子也。死人裙衣犹未解脱,扪其口中,知其有宝珠。
【释文】《襦》而朱反。
【二】【疏】此是逸诗,久遭删削。凡贵人葬者,口多含珠,故诵青青之诗刺之。
【释文】《青青之麦》司马云:此逸诗,刺死人也。《陵陂》彼宜反。《布施》始豉反。
【三】【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二)也。
【疏】接,撮也。,按也。顪,口也。控,打也。撮其鬓,按其口,铁锥打,仍恐损珠,故安徐分别之。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释文】《压》本亦作,同。乃协反。郭于琰反,又敕颊反。字林云:,一指按也。《其顪》本亦作哕,许秽反。司马云:颐下毛也。《金椎》直追反。◎王念孙曰:儒以金椎控其颐,艺文类聚宝玉部引此,儒作而,是也。而,汝也。自未解裙襦以下,皆小儒答大儒之词。言汝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其口中之珠也。而儒声相近,上文又多儒字,故而误作儒。《控》苦江反。《徐别》彼列反。
【校】(一)赵谏议本压。(二)世德堂本恃作持。
老莱子之弟子出(一)薪,遇仲尼,反以告【一】,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二】,末偻而后耳【三】,视若营四海【四】,不知其谁氏之子【五】。”
【一】【疏】老莱子。楚之贤人隐者也,常隐蒙山,楚王知其贤,遣使召为相。其妻采樵归,见门前有车马迹。妻问其故,老莱曰:“楚王召我为相。”妻曰:“受人有者,必为人所制,而之不能为人制也。”妻遂舍而去。老莱随之,夫负妻戴,逃于江南,莫知所之。出取薪者,采樵也。既见孔子,归告其师。
【释文】《老莱子》楚人也。《出薪》出采薪也。
【二】【注】长上而促下也。
【释文】《趋下》音促。李云:下短也。
【三】【注】耳却近后而上偻。
【释文】《末偻》李云:末上,谓头前也,又谓背膂也。《后耳》司马云:耳却后。《却近》附近之近。
【四】【注】视之儡然,似营他人事者。
【释文】《视若营四海》夫劳形役智以应世务,失其自然者也。故尧有亢龙之喻,舜有卷偻之谈,周公类之走狼,仲尼比之逸狗,岂不或信哉!《儡》律悲反,旧鱼鬼反,又鱼威反。
【五】【疏】修,长也。趋,短〔也〕。末,肩背也。所见之士,下短上长,肩背伛偻,耳却近后,瞻视高远,所作,观其仪容,似营天下,未知(子)之〔子〕族姓是谁。怪其异常,故发斯问。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出下有拾字。
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