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不可内于灵台,则又起下意。下文云,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皆承此言之。读者不详文义,误谓不可内于灵台与不足以滑成两句相属,故删万恶二字耳。文选广绝交论李善注引此文,正作万恶不可内于灵台。
【八】【注】有持者,谓不动于物耳,其实非持。
【疏】惟贵能持之心,竟不知所以也。
【九】【注】若知其所持则持之。
【一0】【注】持则失也。
【疏】若有心执持,则失之远矣,故不可也。
不见其诚己而发【一】,每发而不当【二】,业入而不舍【三】,每(一)更为失【四】。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闲(二)之中者,鬼得而诛之。【五】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六】。
【一】【注】此妄发作。
【释文】《不见其诚己而发》谓不自照其内而外驰也。
【二】【注】发而不由己诚,何由而当!
【疏】以前显得道之士智照光明,此下明丧真之人妄心乖理。诚,实也。未曾反照实智而辄妄发迷心,心既不真,故每乖实当也。
【释文】《每发而不当》丁浪反。尔雅云:每,虽也。谓虽有发动不中当。
【三】【注】事不居其分内。
【疏】业,事也。世事撄扰,每入心中,不达违从,故不能舍止。
【四】【注】发由己诚,乃为得也。
【疏】每妄发心,缘逐前境,自谓为得,更丧真。
【五】【疏】夫人鬼幽显,乃曰殊涂,至于推诚履信,道理无隔。若彼乖分失真,必招报应,雠怨相感,所以遭诛,则杜伯彭生之类是也。
【释文】《幽闲》音闲。
【六】【注】幽显无愧于心,则独行而不惧。
【疏】幽显二涂,分明无谴,不犯于物,故独行不惧也。
【校】(一)阙误引刘得一本每下有妄字。(二)高山寺本闲作冥。
券内者,行乎无名【一】;券外者,志乎期费【二】。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三】;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四】,人见其跂,犹之魁然【五】。与物穷者,物入焉【六】;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七】!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八】,兵莫憯于志,镆(金耶)为下【九】;寇莫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一0】。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一一】。
【一】【注】券,分也。夫游于分内者,行不由于名。
【疏】券,分也。无名,道也。履道而为于分内者,虽行而无名迹也。
【释文】《券内》字又作卷。徐音劝。《券分》符问反。下同。崔云:券,分明也。则宜方云反。
【二】【注】有益无益,斯欲损己以为物也。
【疏】期,卒也。立志矜矫,游心分外,终无成益,卒有费损也。
【释文】《期费》芳贵反。下同。广雅云:期,卒也。费,耗也。言若存分外而不止者,卒有所费耗也。◎俞樾曰:案郭象注既言志。又言期,于义复矣。释文于义亦不可通。今案荀子书每用綦字为穷极之义。王霸篇目欲綦色,耳欲綦声,杨注曰,綦,极也。亦或作期,议兵篇曰,已期三年,然后民可信也;宥座篇曰,綦三年而百姓往矣。是期与綦通。期费者,极费也。费,谓财用也。吕览安死篇非爱其费也,高曰:费,财也。期费之义,与綦色綦声相近,彼谓穷极其声色,此谓穷极其财用也。故下文曰志乎期费者惟贾人也。《以为》于伪反。
【三】【注】本有斯光,因而用之。
【疏】庸,用也。游心无名之道者,其所用智,日有光明也。
【四】【注】虽己所无,犹借彼而贩卖也。
【疏】志求之分外,要期声名而贪损神智者,意唯名利,犹高价贩卖之人。
【释文】《贾人》音古。
【五】【注】夫期费者,人已见其跂矣,而犹自以为安。
【疏】企,危也。魁,安也,锐情贪取,分外企求,他人见其危乎,犹自以为安稳,愚之至也。
【释文】《人见其跂犹之魁》苦回反,安也。一云:主也。《然》谓众人已见其跂求分外而犹自安。可羞愧之甚也。◎家世父曰:说文:□,劳也。人劳则倦。□内者反观,□外者徇外。徇外则测量之意多而营度之用广。测量营度,贾人之术也。说文:期,会也。费,散财用也。玉篇:费,用也。期费者,约会施用之意。魁然自大,人见其踑跂以行而不自知。释文:魁,安也,一曰主也。似未惬。郭象注且谓□外而跂者。穷者诚己而发者也,苟且则苟且相与而已。志乎期会之谓且,行乎无名。斯能穷尽其意也。
【六】【注】穷,谓终始。
【疏】舍止之谓也。物我冥符而穷理尽性者,故为外物之所归依(之)也。
【七】【注】且,谓□外而跂者。跂者不立,焉能自容!不能自容,焉能容人!人不获容则去也。
【疏】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