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一)世德堂本□作□。(二)隐字依上句疏文补。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一】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二】!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三】。
【一】【注】夫道以不贵,故能存世。然世存则贵之,贵之,道斯丧矣。道不能使世不贵,而世亦不能不贵于道,故交相丧也。
【疏】丧,废也。由是事迹而观察之,故知时世浇浮,废弃无为之道,亦由无为之道,废变淳和之世。是知世之与道交相丧之也。
【释文】《世丧》息浪反。下及注皆同。◎庆藩案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司马云:世皆异端丧道,道不好世,故曰丧耳。释文阙。
【二】【注】若不贵,乃交相兴也。
【疏】故怀道圣人,高蹈尘俗,未肯兴弘以驭世,而浇伪之世,亦何能兴感于圣道也!
【三】【注】今所以不隐,由其有情以兴也。何由而兴?由无贵也。
【疏】浇季之时,不能用道,无为之道,不复行世。假使体道圣人,降迹尘俗,混同群生,无人知者,韬藏圣德,莫能见用,虽居朝市,何异山林矣!
隐,故不自隐【一】。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二】。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三】,则反一无迹【四】;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五】,则深根宁极而待【六】;此存身之道也【七】。
【一】【注】若夫自隐而用物,则道世交相兴矣,何隐之有哉!
【疏】时逢昏乱,故圣道不行,岂是韬光自隐其德邪!
【二】【注】莫知反一以息迹而逐迹以求一,愈得迹,愈失一,斯大谬矣。虽复起身以明之,开言以出之,显知以发之,何由而交兴哉!祇所以交丧也。
【疏】谬,伪妄也。非伏匿其身而不见,虽见而不乱群;非闭其言而不出,虽出而不忤物;非藏其知而不发,虽发而不眩□;但时逢谬妄,命遇迍邅,故随世污隆,全身远害也。
【释文】《弗见》贤遍反。《祇所》音支。
【三】【注】此澹漠之时也。
【四】【注】反任物性而物性自一,故无迹。
【疏】时逢有道,命属清夷,则播德弘化,大行天下。既而人人反一,物物归根,彼我冥符,故无朕迹。
【五】【注】此不能澹漠之时也。
【六】【注】虽有事之世,而圣人未始不澹漠也,故深根宁极而待其自为耳,斯道之所以不丧也。
【疏】时遭无道,命值荒淫,德化不行,则大穷天下。既而深固自然之本,保宁至极之性,安排而随变化,处常而待终年,岂有穷通休戚于其间哉!
【七】【注】未有身存而世不兴者也。
【疏】在穷塞而常乐,处危险而安宁,任时世之行藏,可谓存身之道也。
古之行(一)身者,不以辩饰知【一】,不以知穷天下【二】,不以知穷德【三】,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二)哉【四】!道固不小行【五】,德固不小识【六】。小识伤德,小行伤道【七】。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八】
【一】【注】任其真知而已。
【疏】古人轻辩重讷,贱言贵行,是以古人之行任其身者,必不用浮华之言辩,饰分别之小智也。
【二】【注】此淡泊之情也。
【疏】穷者,困累之谓也,不纵知毒害以困苦苍生也。
【释文】《淡》大暂反。《泊》音薄。
【三】【注】守其自德而已。
【疏】知止其分,不以无涯而累其自得也。
【四】【注】危然,独正之貌。
【疏】危,犹独也。言独居乱世之中,处危而所在安乐,动不伤寂,恒反自然之性,率性而动,复何为之哉?言其无为也。
【释文】《危然》如字。郭云:独正貌。司马本作,云:独立貌。崔本作垝,音如累垝之垝。垝然,自持安固貌。
【五】【注】游于坦途。
【疏】大道广荡,无不范围,小成隐道,固不小行矣。
【释文】《于坦》敕但反。
【六】【注】块然大通。
【疏】上德之人,智周万物,岂留意是非而为识鉴也!
【释文】《块然》苦对反。
【七】【疏】小识小知,亏损深玄之盛德;小学小行,伤毁虚通之大道也。
【八】【注】自得其志,独夷其心,而无哀乐之情,斯乐之全者也。
【疏】夫己身履于正道,则所作皆虚通也。既而无顺无逆,忘哀忘乐,所造皆适,斯乐(全)之〔全〕(三)者也。至乐全矣,然后志性得焉。
【释文】《乐全》音洛。注、下皆同。
【校】(一)世德堂本行作存。(二)阙误引张君房本为下有乎字。(三)乐之全者,依注文改。
古之所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