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豫,闲豫也。善士於世闲法,如涉冬川,众人贪著,故畏惧,今我不染,故闲豫也。
  犹若畏四邻。
  犹豫,疑难也。上言善士不染故闲豫,及观行事,甚疑难,如今世人惧邻戒。
  俨若客,涣若冰将释。
  虽则俨然若客,无所造为,而不凝滞於物,涣然若春冰之释散也。
  敦兮其若朴。
  虽涣然冰释,曾不自矜,而能敦厚,若质朴无所分别。
  旷兮其若谷。
  其德量旷然宽广,无所含容,若彼空谷。
  浑兮其若浊。
  和光混迹,若浊而清。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谁也。谁能於彼浑浊,以静澄止之,令徐自清乎?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安静於此清以久,更求胜法,运动修行,令清静之性,不滞於法,而徐动出也。生犹动出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欲保此徐清徐生之道,当须无所执滞,若执清求生,是谓盈满,将失此道。故云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夫唯不盈满之人,故能以新证之,行为弊薄,不以其新成而滞著也。
  致虚极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
  虚极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极妙本,及形有受纳,则妙本离散。今欲令虚极妙本必致於身,当须绝弃尘境染滞,守此雌静笃厚,则虚极之道自致於身也。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君云:何以知守雌静则能致虚极乎?但观万物动作云为,及其归根,常在於静,故知尔。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所以知万物归复常在於静者,为物华叶芸芸,生性皆复归於其根本,故有作云云者,动作也。言夫物云云动作者,及其归复皆在根本尔。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华叶云云者,生性归根则静止矣。人能归根至静,可谓复所禀之性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守静复命,可谓有常。知守常者,更益明了。
  不知常,妄作凶。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失常妄作,穷凶必至矣。
  知常容。
  知守真常,则心境虚静,如彼空谷,无不含容。
  容乃公。
  含容应物,应物无心,既无私邪,故为公正。
  公乃王。
  能公正无私者,则为物所归往。
  王乃天。
  群物乐推,如天之覆,则与天合德。
  天乃道。
  王德如天,乃能行道。
  道乃久。
  道行天下,乃可以久享福祚矣。
  殁身不殆。
  同天行道,则终殁其身,长无危殆之事矣。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者,淳古之君也。下知者,臣下知上有君,尊之如天而无施教有为之迹,故人无德而称焉。
  其次,亲之誉之。
  逮德下衰,君行善教,仁见故亲之,功高故誉之。
  其次,畏之侮之。
  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则驱以刑罚,故畏之。怀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
  信不足,有不信。
  畏之侮之者,皆由君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
  犹其贵言。
  亲之誉之者,由君有德教之言,故贵其言而亲誉之。
  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功成而不执,事遂而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谓我自然而成遂,则太上下知有之之谓也。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
  浇淳散朴,大道不行,曰仁与义,小成遂作。濡沫生於不足,凋弊起於有为,然则圣人救世之心未尝异,而夷险之迹不得一尔。
  智慧出,有大伪。
  用智慧者,将立法也。法出而奸生,则有大伪矣。并窃符玺,可不信然?
  六亲不和,有孝慈。
  父子夫妇兄弟,六亲也。疏戚无伦,不和也。各亲各子,有孝慈也。皆由失道,故有偏名也。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太平之时,上下交足,何异名乎?昏乱之日,见危致命,有忠臣矣。
  绝圣弃智章第十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圣人言教之迹,则化无为。弃凡夫智诈之用,则人淳朴。淳朴则巧伪不作,无为则矜徇不行。人抱天和,物无天枉,是有百倍之利。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兼爱之仁,弃裁非之义,则人复於大孝慈矣。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人矜偏能之巧,必有争利之心,故绝巧则人不争,弃利则人自足。足则不为盗贼矣。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此三者但令绝弃,未示修行,故以为文不足垂教,更令有所属者,谓下文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真素,抱淳朴,少私邪,寡贪欲。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之二
  道经下
  绝学无忧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