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54-正统道藏太平部-葆光集-金-尹志平-第6页

>  過河津士庶求詩
  洪波三面北圍山,中建津城禹稷間。道過相邀連信速,滿川香火盡開顏。
  與西巖張閑話
  莫問林泉莫問山,清虛都在片心間。若能常把人情遠,遠盡人情便是閑。
  題新張村庵
  身輕豈慮天涯遠,性靜何愁地角賒。京兆歸來當仲夏,清庵快意日將斜。
  答楊漢卿
  青霄有路果能攀,要識真閑非等閑。情性磨聾離四相,調和真息透三關。
  題馬谷觀音閣
  馬谷來時正暮秋,一溪雲水好程頭。眾人不解予心樂,飯罷從容獨上樓。
  儒士郭公以詩求安樂法
  浩然一點要方圓,直養無私滿大千。變化往來三界外,何愁耳順不延年。
  登前高山
  地角天涯在目前,前高堪作畫圖傳。有人來問予名字,無數松間一散仙。
  前高山得平逼衆官請書遂寄
  新得前高代崞西,松巖密茂數難知。幼時常慕山中樂,老也閑居正合宜。
  身退三絕寄燕山同道
  心退應當即有年,而今身退兩俱全。玄玄妙妙忘談論,淨淨清清合自然。
  又
  承教行緣數十年,燕山宮觀稍周全。
  終南再舉皆天意,恰正歸來事了然。
  又
  學道隨師三十年,功虧尚自未能全。風波世路經千險,誰解心頭只坦然。
  示衆
  松風入耳昏沉少,世事經心濁亂多。幸遇洞天清絕處,勸君休縱睡魂魔。
  又
  莫問修行淺與深,道人影子道人心。既知道理分明處,可惜輕狂廢寸陰。
  寄平遙縣馬會首
  馬公向老認前頭,識破人間便好休。且向太平尋久計,閑人相伴度春秋。
  長春宮伺抱策馬於前高山下,為雪阻,故賦一絕以寄耳。
  湛湛清虛不立言,報人氣象應無偏。迢迢千里來相訪,雪擁山門馬不前。
  前高山連日霄戲題
  雪霧濛濛不暫休,青松綠檜也添愁。更因書疏東來急,一夜青山盡白頭。
  沁城龜山遊憩得三絕
  銅川已見可開顏,闔郡民蘇山水間。更有清高堪賞處,興來閑步上龜山。
  又
  上得龜山四望明,世間觀透快人情。我今幸遇清涼地,唯願諸方早太平。
  又
  每到龜山照四方,四方何處不窮荒。從今覺徹人間世,酷暑來時心也涼。
  閑中
  體性玄虛感處通,還能應感便玲瓏。玲瓏養就無中妙,妙體真空空不空。
  又
  修真要解祖和宗,宗祖時時顯聖功。借問祖宗在何處,能言能語性玲瓏。
  又
  默地悟時識祖宗,丘劉譚馬好家風。門中志士聽予勸,弩力勤修要始終。
  丁酉歲中秋沁城寄燕山道衆
  燕山已別恰三秋,萬丈風波到岸頭。更謝眾真憐我老。銅川米麥勝他州。
  因看子瞻壁間錄,偶得-絕
  道人兀兀三盃酒,禪客昏昏一覺眠。似是似非誰可辯,勸君休聽俗家言。
  贈馬會首
  逢人未話形容老,見者先云道德高。虛室只宜常自在,灰心莫掛一絲毫。
  重午日別平遙縣李酒使
  寂靜身雲任往來,從教世俗有心猜。時當重午離仙院,滿檻葵花不見開。
  答大名府請,在路染疾不赴
  昔日曾聞師受魔,而今傳付老清和。前頭無限真遊境,不許功虧得見他。
  贈牛仙
  學道須憑識見高,遇魔不退轉堅牢。若能悟得無生滅,免向人間更一遭。
  濰陽住時,有清逸庵,數與閑上尋閑三十年。後領衆興緣,至今七十,卻返本矣。
  昔在濰陽三十年,今年七十罷玄談。靜中記得真閑處,卻似當初清逸庵。
  道人劉志希獻雕木七真小像
  一點靈光用處真,精窮衆妙自通神。還能更悟元初妙,刻出從來無相身。
  五華山道院
  五華真本是林泉,萬木崢嶸接水源。試問往來遊歷者,山庵幾處得周全。
  又
  五華見者盡開顏,平路行來便是山。道院清幽仙境界,林泉靜處勝人間。
  又
  玉蓮池上玉蓮亭,對水臨山眼界清。走遍人間歸計晚,五華堪可寄餘齡。
  遊五華五絕答王子正
  從師應詔起濰萊,教在燕山次第開。昔日鍊丹修養處,今朝閑客又重來。
  又
  青荷柄柄出方池,正闕陶潛金菊籬。盛夏栽培香漸吐,重陽相待未為遲。
  又
  五華再變類蓬宮,一片清涼眼界中。天賜老身閑自在,五華池畔快哉風。
  又
  何人通得內雲遊,八表縱橫不解憂。清淨境中無盡藏,問君何處是程頭。
  又
  絕盡人情見道情,道情仍是強安名。若人能悟無生妙,越過南華與赤城。
  五言律詩
  贊清淨經
  三能清淨理,知者悟真情。上德本無我,下愚元好爭。
  湛然遺所照,應物轉分明。至妙從何入,直常性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