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單磨鹿角、半夏末和傅之,不如前方佳也。
  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
  右用生商陸根熟搗傅之,乾即易,取軟為度。又治濕漏諸癰廊。
  又方:
  蜀桑根白皮陰乾,搗末,烊膠,以酒和藥傅腫,根即拔。
  又方:
  茛若子為末,醋和,以傅瘡頭,根即拔。
  又方:
  蛇蛻皮帖之,經宿便瘥。
  又方:
  櫟子一枚,以醋於青石上磨之,以塗腫上,乾更塗,不過十度即愈。
  又方:
  梁上塵 葵根莖灰各等分
  右二味,醋和傅之,即瘥。
  又方:
  當上灸百壯,石子當碎出。如不出,益壯乃佳。凡發腫至堅有根者,名日石癰。
  禁腫法:
  凡春初雷始發聲時,急以兩手指雷聲,聲止乃止,後七日勿洗手,此後有一切腫及蜴螫惡注腫瘡,摩之隨手即消。
  書腫方:
  天#17乙甲一不生未乙一不成,壬癸死
  右以丹書,閉氣書腫上,立瘥。
  治惡毒腫,或著陰卵,或著一邊,疼痛攣急,引入小腹不可忍者,一宿殺人方:
  以取茴香草搗汁,飲一升,日三四服,滓傅腫上。冬月闕生者,根亦可用。此是外國神方,於永嘉年末用之,起死回生神驗。
  治風勞毒腫,疼痛攣急,或牽引小腹及腰脾痛方:
  右用桃仁一升,研如常法,以酒三升攪和,頓服之,厚衣被蓋令汗,不過三劑瘥。
  治腳腫向上至腹即殺人者方:
  右用赤小豆一斗,以水三斗煮令爛,出豆,以汁浸腳至膝,每日一度,瘥止。若已入腹,不須浸,但煮豆食之。忌鹽、菜、米、麯等。渴飲汁,瘥乃止。
  麻子小豆湯,治毒腫無定處,或赤色惡寒,或心腹刺痛煩悶者,此是毒氣深重所致方:
  麻子 赤小豆各五升 生商陸二升 附子二兩 射干三兩 升麻四兩
  右六味,□咀,以水四斗,先煮四味,取二斗半,去滓,次研麻子碎,和汁煮一沸,濾去滓,取汁爛煮豆。其汁每服五合,日二夜一。當利小便為度,腫退即瘥,并食豆。
  治一切腫毒,疼痛不可忍者方:
  以取萆麻子熟搗傅之,即瘥。
  治諸瘡著白痂復發方:
  大蒜 鼠屎 書墨
  右三味,各等分,為末傅之,日三。
  治癤子方:
  凡癤無頭者,吞葵子一枚,不得多服。
  又方:
  生椒末 釜下土
  右二味,各等分,醋和塗之。《千金翼》有麯末,為三味。
  又方:
  狗頭骨芸薹子
  右二味,各等分為末,醋和傅之。
  又方:
  燒葛蔓灰封上自消,牛糞灰封之亦佳。
  又方:
  鼠粘根葉帖之。
  又方:
  水和雀屎傅之。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六竟
  #1癰疽方:原缺,據本書文例補。
  #2冬:原作『久』,據影宋刻本改。
  #3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4二:影宋刻本作『三』。
  #5日一:影宋刻本作『日二』。
  #6三斤:影宋刻本作『二斤』。
  #7日二夜一:影宋刻本作『日三夜一』。
  #8二升:影宋刻本作『一升』。
  #9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下仿此。
  #10各二分:影宋刻本作『各一分』。
  #11醋一升沒熬:影宋刻本作『一升,醋浸熬』。
  #12赤石脂:原作『赤石膏』,據影宋刻本改。
  #13一分:影宋刻本作『二分』。
  #14治諸腫帖方:影宋刻本作『治諸腫,紫葛貼方』。
  #15各一具:此三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6令:原作『灰』,據影宋刻本改。
  #17天:影宋刻本作『太』。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七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發背方#1
  發背第三論方
  論曰:凡發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單服鍾乳而發者,又有生平不服而自發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於背兩胛間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癢,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為事,日漸長大,不過十日遂至於死。其臨困之時,已闊三寸、高一寸,瘡有數十孔,以手按之,諸孔中皆膿出,尋時失音。所以養生者,小覺背上癢痛有異,即火急取凈土,水和如泥,捻作餅子,厚二分、闊一寸半,以粗艾大作炷,灸泥餅上,帖著瘡上灸之,一炷一易餅子。若粟米大時,可灸七餅子即瘥;如榆莢大,灸七七餅炷即瘥;如錢大,可日夜灸之,不限炷數。仍服五香連翹湯及鐵漿諸藥攻之,乃愈。又法:諸發背未作大膿,可以冷水射之,浸石令冷熨之,日夜莫住,瘥乃止。此病忌麵、酒、五辛等。亦有當兩肩上發者。
  凡服石人,皆須勞役四體,無令自安。如其不爾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