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一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消渴方#1
  消渴第一論 方 灸法
  論曰: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則大寒凝海而酒不凍,明其酒性酷熱,物無以加。脯炙盥鹹,此味酒客耽嗜,不離其口,三觴之後,制不由己,飲啖無度,咀嚼鮓醬,不擇酸鹹,積年長夜,酣興不解,遂使三焦猛熱,五臟乾燥。木石猶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屬在病者。若能如方節慎,旬月可廖,不自愛惜,死不旋踵。方書醫藥,實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麯。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自可無他;不知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又曰: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常須思慮有大癰,何者?消渴之人,必於大骨節間發癰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癰也,當預備癰藥以防之。有人病渴利始發於春,經一夏,服栝蔞豉汁得其力,渴漸瘥,然小便猶數甚,晝夜二十餘行,常至三四升,極瘥不減二升也,轉久便止,漸食肥膩,日就贏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氣,不得多語,心煩熱,兩腳酸,食乃兼倍於常,故不為氣力者,當知此病皆由虛熱所致。治法,可長服栝蔞汁以除熱,牛乳杏酪善於補,此法最有益。
  治消渴,除腸胃熱實方:
  麥門冬 茯苓 黃連 石膏 萎蕤各八分 人參 龍膽 黃苓各六分 升麻四分 枳實五分 生薑屑 枸杞子《外臺》用地骨皮 栝蔞根各十分
  右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粟米汁服十丸,日二。若渴則與此飲至足。大麻亦得。飲方如左:
  茆根切,一升 粟米三合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米熟,用下前藥。
  又方:
  栝蔞根 生薑各五兩 生麥門冬汁 蘆根切,各二升 茆根切,三升
  右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神湯,泄熱止渴,治胃腑實熱,引飲常渴方:
  茯神二兩,《外臺》作茯苓 栝蔞根 生麥門冬各五兩 萎蕤 知母各四兩 生地黃六兩 小麥二升 大棗二十枚 淡竹葉切,三升
  右九味,□咀,以水三斗,煮小麥、竹葉,取九升,去滓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服食不問早晚,但渴即進,非但止治胃渴,通治渴患熱者。
  豬肚圓,治消渴方:
  豬肚一具,治如食法 黃連 粱米各五兩 栝蔞根 茯神各四兩 知母三兩 麥門冬二兩
  右七味,為末,內豬肚中縫塞,安甑中極爛蒸,乘熱及藥木臼中搗可丸,若硬,與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丸,日二,加至五十丸,隨渴即服之。
  又方:
  栝蔞根 麥門冬 鉛丹各八分 茯神一作茯苓 甘草各六分
  右五味,治下篩。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無茯神。
  又方:
  黃耆 茯神 栝蔞根 甘草 麥門冬各三兩 乾地黃五兩
  右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進一劑,服十劑佳。
  浮萍圓,治消渴方:
  乾浮萍,栝蔞根各等分
  右二味,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二十丸,日三。三年病者三日愈,治虛熱大佳。
  治消渴,日飲水一石者方:
  鉛丹二兩 附子一兩 葛根 栝蔞根各三兩
  右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渴則服之。春夏減附子。
  黃連圓,治渴方:
  黃連一斤 生地黃一斤,張文仲雲+斤
  右二味,絞地黃取汁,浸黃連,出曝燥,復內汁中,令汁盡乾,搗末,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無拘。亦可為散,以酒服方寸匕。
  栝蔞粉,治大渴秘方:
  右深掘大栝蔞根,厚削皮至白處止,寸切,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經五日取出,爛搗碎研之,以絹袋濾,如出粉法,乾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瘥止。
  又方:
  栝蔞粉和鷄子曝乾,更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
  又方:
  水和栝蔞散,服方寸匕。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
  又方:
  取七家井索近桶口結,燒作灰,井花水服之,不過三服必瘥。
  又方:
  濃煮竹根汁飲之,瘥止。
  又方:
  漬豉汁,任性多少飲之。
  又方:
  以青粱米煮取汁飲之,以瘥止。
  論曰:夫內消之為病,當由熱中所致。小便多於所飲,令人虛極短氣。夫內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也,而又不渴。正觀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既久,忽房道強盛,經月餘漸患渴,經數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以來,百方治之,漸以增劇,四體羸惙,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乾而卒。此病雖稀,甚可畏也。利時脈沉細微弱,服枸杞湯即效,但不能長愈。服鉛丹散亦即減,其間將服除熱宣補丸。
  枸杞湯,治渴而利者方:
  枸杞枝葉一斤 黃連 栝簍根 甘草 石膏各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