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黃,內地黃汁微煎一兩沸,下芒硝,分為三服。
治腎熱,好怒好忘,耳聽無聞,四肢滿急,腰背轉動強直方:
柴胡 茯神《外臺》作伏苓 黃苓 澤瀉 升麻 杏仁 大青 芒硝各三兩#12 淡竹葉 地黃各切一升 磁石四兩 羚羊角一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腎熱,小便黃赤不出,出如梔子汁,或如黃檗汁,每欲小便莖頭即痛方:
榆白皮切 冬葵子各一升 車前子切,二升#13 滑石八兩,碎 子苓 通草 瞿麥各三兩 石韋四兩
右八味,□咀,以水二斗,先煮車前草,取一斗,去滓澄清,取九升,下諸藥,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四服。
腎膀胱俱實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脉陰陽俱實者,足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病苦脊強反折,戴眼,氣上搶心,脊痛不能自反側,名曰腎與膀胱俱實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脉陰陽俱實者,足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病苦癲疾,頭重與目相引,痛厥欲走,反眼,大風多汗,名曰腎膀胱俱實也。
腎虛寒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脉陰虛者,足少陰經也。病苦心中悶,下重足腫不可以按地,名曰腎虛寒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脉陰虛者,足少陰經也。病苦足經小弱,惡寒,脉代絕,時不至,足寒,上重下輕,行不可按地,小腹脹滿,上搶胸痛引脅下,名曰腎虛寒也。
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方:
蓯蓉 白朮 巴戟天 麥門冬 茯苓 甘草 牛膝 五味子 杜仲各八兩 車前子 乾薑各五兩 生乾地黃五斤
右十二味,治下篩,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腎風虛寒方:
灸腎輸百壯。對臍兩邊,向後俠脊相去各一寸五分。
腎膀胱俱虛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脉陰陽俱虛者,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時時小腹滿,名曰腎膀胱俱虛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脉陰陽俱虛者,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病苦心痛,若下重不自收,篡反出,時時苦洞泄,寒中泄,腎心俱痛,名曰腎膀胱俱虛也。
腎勞第三論 方
論曰:凡腎勞病者,補肝氣以益之,肝王則感於腎矣。人逆冬氣,則足少陰不藏,腎氣沉濁,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格,病則生矣。
梔子湯,治腎勞實熱,小腹脹滿,小便黃赤,末有餘瀝,數而少,莖中痛,陰囊生瘡方:
梔子仁 芍藥 通草 石韋各三兩 石膏五兩 滑石八兩 子苓四兩 生地黃#14 榆白皮 淡竹葉切,各一升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麻黃根粉,治腎勞熱,陰囊生瘡方:
麻黃根 石硫黃各三兩 米粉五合
右三味,治下篩,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瘡上,粉濕更搭之。
治腎勞熱,妄怒,腰脊不可俯仰屈伸,煮散方:
丹參 牛膝 葛根 杜仲 乾地黃 甘草 豬苓各二兩半 茯苓 遠志 子苓各一兩十八銖 五加皮 石膏各三兩 羚羊角 生薑 橘皮各二兩#15 淡竹葉#16鴨子大。
右十六味,治下篩,為粗散,以水三升,煮兩方寸匕,帛裹之,時用動。取八合為一服,日二服。
治虛勞,陰陽失度,傷筋損脈,噓吸短氣,漏溢泄下,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顏色隨一雲墮落方:
萆薢 棗肉 生地黃 桂心 杜仲 麥門冬各一斤
右六味,□咀,以酒一斗五升,漬三宿,出曝乾,復漬,如此候酒盡取乾,治下篩,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腎勞虛冷,乾枯,憂恚內傷,久坐濕地,則損腎方:
秦艽 牛膝 芎藭 防風 桂心 獨活 茯苓各四兩 乾山藥作乾 麥門冬 地骨皮各#17三兩 茯神 五味子各五兩 石斛六兩 沉香末一兩 五加皮十兩 薏苡仁一兩 大麻子#18二升
右十七味,□咀,以酒四斗漬七日。每服七合,日二服。
精極第四論 方 灸法
論曰:凡精極者,通主五臟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臟六腑衰,則形體皆極,眼視而無明,齒焦而髮落,身體重則腎水生,耳聾,行步不正。凡陽邪害五臟,陰邪損六腑#19,陽實則從陰引陽,陰虛則從陽引陰。若陽病者主高,高則實,實則熱,眼視不明,齒焦髮脫,腹中滿,滿則歷節痛,痛則宜瀉於內。若陰病者主下,下則虛,虛則寒,身體重則腎水生,耳聾,行步不正,邪氣入內,行於五臟則咳,咳則多涕唾,面腫,氣逆。邪氣逆於六腑,淫虛厥於五臟,故曰精極也。所以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善治精者,先治肌膚筋脈,次治六腑,若邪至五臟,已半死矣。
扁鵲曰:五陰氣俱絕不可治,絕則目系轉,轉則目精奪,為志先死,遠至一日半日,非醫所及矣。宜須精研,以表治裹,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疾皆瘥矣。
竹葉黃苓湯,治精極實熱,眼視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