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194页

胡 乾紫蘇《刪繁》作乾藍,各二兩 宿薑 杏仁各四兩 石膏八兩
  右七味,□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兩沸,去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與兩劑。
  治肺熱喘息,鼻衄血方:
  羚羊角 玄參 射干 雞蘇 芍藥 升麻 柏皮各三兩 生地黃切,一升 梔子仁四兩 淡竹茹雞子大一枚
  右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須利者,下芒硝三兩,更煮三沸。
  治肺熱,飲酒當風,風入肺,膽氣妄泄,目青,氣喘方:
  麻黃四兩 甘草 五味子各三兩 杏仁五十枚 母薑五兩 淡竹葉切,一升
  右六味,□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下諸藥,煮取三升#13;去滓,分三服。
  瀉肺散,治酒客勞倦,或出當風,喜怒氣舍於肺,面目黃腫,起即頭眩,咳逆上氣,時忽忽欲絕,心下弦急,不能飲食,或吐膿血,胸痛引背,支滿欲嘔方:
  五味子 百部各二兩半 茯苓 附子 蓯蓉 當歸 石斛 遠志 續斷各一兩 細辛 甘草各七分 防風 蜀椒 紫菀 桂心 款冬花乾薑各一兩半 桃仁六十枚 杏仁三十枚
  右十九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二匕。
  灸法:
  肺脹,氣搶脅下熱痛,灸陰都隨年壯。穴在俠胃管兩邊相去一寸。胃管在心下三寸。
  肺脹脅滿,嘔吐上氣等病,灸大椎并兩乳上第三肋間,各止七壯。
  肺與大腸俱實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實者,手太陰與陽明經俱實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痹痛,手臂捲,唇吻不收,名曰肺與大腸俱實也。
  治肺與大腸俱實,令人氣憑滿,煮散方:
  茯苓 麻黃各六分 黃耆 大青 桂心各三分 細辛 杏仁各五分 石膏二兩 丹參半兩 五味子 甘草 貝母 橘皮 芎藭各一兩 根實三枚
  右十五味,治下篩,為粗散,帛裹一方寸匕半,井花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為一服,日再。
  肺虛冷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也,病苦少氣不足以息,嗌乾不津液,名曰肺虛冷也。
  治肺虛冷,聲嘶傷,語言用力,戰掉緩弱,虛瘠,風入肺方:
  防風 獨活 芎藭 秦椒 乾薑 黃耆各四十二銖 天雄 麻黃 五味子 山茱萸 甘草各三+六銖 秦艽 桂心 薯蕷 杜仲 人參細辛 防己各三十銖 甘菊花 紫菀各二十四銖 貫眾二枚 附子七分
  右二十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一方有石膏六分、當歸五分。
  酥蜜膏酒,治肺虛寒,癘風所傷,語聲嘶塞,氣息喘憊,咳唾止氣嗽通聲方:
  酥 崖蜜 飴糖 生薑汁 生百部汁 棗肉 杏仁各一升,研 甘皮五具,末
  右八味,合和,微火煎,常攪,三#14上三下,約一炊久,取薑汁等各減半止。溫酒一升,服方寸匕,細細咽之,日二夜一。
  又方:
  豬胰三具 大棗百枚
  右二味,以酒五升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出,布絞去滓,七日服盡。二七日忌鹽。羊胰亦得。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喘上氣,尤良。《肘後方》治久咳上氣二十年,諸治不痊者。
  治肺寒損傷,氣嗽及涕唾鼻塞方:
  棗肉二升,研作脂 杏仁一升,熬研為脂 酥 生薑汁 白糖 白蜜 生百部汁各一升
  右七味,合和,微火煎,常攪,約一炊久下之,細細溫清酒服二合,日二。
  補肺湯,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者吐血方:
  五味子三兩 乾薑 桂心 款冬花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一百枚 粳米二合 桑根白皮一斤
  右八味,□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黃耆五兩 甘草 鍾乳 人參各二兩 乾地黃 桂心 茯苓 白石英 桑白皮 厚朴 乾薑 紫菀 橘皮 當歸 五味子 遠志 麥門冬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右十八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方:
  蘇子一升 桑白皮五兩 半夏六兩 紫菀 人參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二兩 款冬花 射干各一兩 麻黃 乾薑 桂心各三兩 細辛一兩半
  右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音聲而渴,舌本乾燥方:
  五味子 蘇子各一升 白石英 鍾乳各三兩 款冬花 竹葉 橘皮 桂心 桑白皮 茯苓 紫菀各二兩 粳米二合 麥門冬四兩 生薑五兩 杏仁五十枚 大棗十枚
  右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棗,米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五升。分六服,日三。
  又方,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咳嗽,喘逆上氣,唾膿血,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