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11-正统道藏太平部-仙传外科秘方-明-赵宜真-第14页

豆根同煎,噙之,灌嗽去痰,後嚥下一二口。
  經驗瘋狗咬人方#7
  如瘋狗才傷人了,即便吃清油半盞,能清心。急用雄黃炒斑貓,去頭翅足,為細末,一日服一個;及雄黃以酒調服七七四十九個,以吃四十九日,冷水少入清油亦可,以小便利下惡毒為度。如不利,多進一服,利後腹肚疼痛,急用冷水調青靛服之以解,黃連水煎服亦可。服藥之後,不宜便吃熱物,即絕根愈矣。瘡口莫等好,如不破,可以灸破,等出血去毒氣不發也。如是小便出血,不可治之,必死。
  傷人死對周急解之,傷人後至周年或百日內發者,已死,但心間溫者,便可救之。急用槐花一斤,用酒水二大碗,煎至碗半,以溫用物挑開口灌入喉中,少時便腥#8,一個時辰後,用溫清粥與吃,則個即無事矣。不然再用藥滓服之,不可與冷水、羊肉發風毒物,切忌之。
  又一方,復發無藥可療者,用之極驗。
  雄黃明者,五錢 麝香五錢
  右各研為細末勻和,用酒調二盞服之。如不肯服者,則撚其鼻而灌之。服藥後必然得睡,切莫驚起,任其自腥,候利下惡物,再進前藥,即見效矣。
  又經驗方
  右用杏仁去皮尖,同馬蘭根研細,先以葱煎湯洗之,後以此藥敷之。或單以杏仁去皮尖,用之亦可。
  又方,可用萆麻子五十粒,去殼,以用井花水研成膏,先以盥水洗,後敷之。
  又方,用虎骨油搽之立效,亦可矣。
  仙傳外科秘方卷之七
  #1神效治瘰品:明刻本作『治瘰神效方法』。
  #2了:明刻本作『子』。
  #3石:原作『右』,據明刻本及抄本改。
  #4品:明刻本作『方法』。
  #5速:原作『連』,據明刻本改。
  #6箸:原作『筋』,據明刻本改。
  #7方:此下明刻本有『法』字。
  #8腥:疑當作『醒』。
  仙傳外科秘方卷之八
  浚儀原陽子趙宜真集
  諸癰瘡方論#1
  夫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諺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決勝者,良將也。決效者,良醫也。知兵之勝敗,出於良將之權。知人之死生,出於良醫之診視。雖有三軍無良將,則兵不能自勝。雖有千方無良醫,則藥不能自效。蓋良將必得兵而用之,良醫必得藥而用之。良將之威,以能用奇兵而勝敵。良醫之功,以能用奇藥而愈疾。用兵用藥,當先求其良將良醫而用之,苟非其人,則兵藥無成功矣。
  治身之不疾,當從其良醫之美論。
  《聖惠方》:經云:夫癰疽何以別之善,然五臟不調則致癰,久患消渴之證亦多發癰疽之疾。飲食不節,喜怒不常,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衛不和,則血澀不行,血澀不行則衛氣不通,而熱相搏,乃發為癰疽,故生大熱。甚則肉腐為膿,然不能陷肌膚於骨髓,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損下陷。肌膚骨髓焦枯,內連五臟,血氣枯竭,當其病干陷筋骨,良肉無餘。癰疽之生,有內有外。內則生於胸腹臟腑之間,外則生於膚肉肌骨之表。凡此二毒,發無定處而有常名。夫癰之本者,始於血老不作汗,內陳不脫垢,蒸氣不能外達,留積遂成,熱所為也。
  夫癰疽行生膿水之成,非天降,非地出,蓋積之所成也。夫保全性命者,竭醫於無傷,防萌於未形,理之於未成,是謂朝覺而夕理。然而發有多端,感動不一,為瘡、為癤、為疔、為癰、為疽,初覺小異,須懷大怖,時人輕之,誤死者眾。
  夫癰疽初生,其狀至微,人多不以為然,宜速療。熱發於皮膚之間,是以浮腫根小,至大不過一二寸者,為癰也。大腑積熱,騰出於外內之間,其發暴盛,腫皮光軟,侵展廣大,為癰疽。有虛有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有實熱者易療,虛寒邪熱者難療。腫起堅硬膿稠者為實,腫下歡慢膿稀者為虛。蓋病多為方法而無次序,臨時愴惶,何能辯此疾之淺深,是以斃也。
  夫療癰疽者,同夫暴蹶之疾。有是傷必為患,然而發癰疽有急治。發於喉舌頭面,腦項之間,肩背上,胸膈裹,乳奶之間,若生險處,此為大節,朝覺夕理,或可獲痊。或不遇良醫,自復不明比喻,縱使常醫治之得痊者,幸矣。人多不以為急,此實惟宜急療,不速療之,病成難救,以此傷生者不一也。
  凡療斯疾,如救火拯溺,追奔逐賊之類也。若不速療,必為大禍矣。然癰疽所發有三等,腫高而軟者,發於血脉;腫下而堅者,發於骨肉;皮色不變者,發於骨髓。淺瘡者欲在薄處,深瘡者欲在厚處。
  夫癰疽腫,大按乃痛者,膿深;小按便痛者,膿淺。所按之處不復者無膿,必是水也;按之即復者,有膿也。發腫都軟者,血瘤也,非癰也。發腫日慚增長,而不太熱,時時牽痛者,氣瘤也。謂佩結為腫,久久而不消,後亦成癰疽疔毒,此是寒氣所為也。留積經久,極陰生陽,寒化為熱,所以潰者也,此潰必成瘻。然而病有變證,疾有盛衰,明之於心,非偶能盡。醫者意也,隨時之議。
  《聖惠》曰:癰疽、發背、疔瘡、乳癰、疽之癤,有五善七惡之證,不可不察也。煩燥而嗽,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