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漢帝詔書,就拜巴郡江州令。以元和元年三月十日辛丑,詔書拜為司空。公封食冀縣侯,以芝草圖經歷神仙,為國採延年長生藥。以漢安元年丁丑,詔書拜應太上,方任遂解官,入益州部界。以其年於蜀郡臨卭縣渠亭山赤石城中,靜思樂情。五月一日夜半時,有千乘萬騎來下至赤石城前,金車羽蓋,步從龍虎鬼兵,不可稱數。有五人,一人自言,吾是周時柱下史也;一人自言,吾是新出太上老君也;一人云,吾是太上高皇帝中黃真君也;一人言,吾是漢師張良子房也;一人言,吾是佐漢子淵天師外祖也。子骨法合道,當承元老忠臣之後,今授子鬼號傳世,子孫為國帥,無民無期。於是道陵方親授太上步質勑,當步綱躡紀,統承三天,佐國扶命,養育群生,整理鬼氣,傳為國師。依其度數,開立二十四治、十九靜廬,授以正一盟威之道,誅伐邪偽,與天下萬神分符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
  上皇元年七月七日,無上大道老君所立上治八品要訣掌中,伏虧造天地五龍,布山嶽,老君立位治,以用化流俗,愚者不貪,此真覽競所欲仙道,何足訓傳之於質朴也。
  第一陽平治,在蜀郡繁縣界,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羅江水兩岐山口入,水道四十里。治道東有龍門,拒守神水,二栢生上。西南有大泉,決水歸東。治應角宿,貴人發之,治王始終。嗣師天師子也,諱衡,字靈真。君為人廣智,志節高亮,隱習仙業。漢孝靈帝徵為郎中,不就。以光和二年正月十五日己巳於此山昇仙。 立一治碑,一雙在門,名曰嗣師治也。
  右陽平治山。山中有主簿治、嗣師治、系師治。
  第二鹿堂山治,治在蜀郡繁縣界北鄉,去成都三百里。上有仙室、仙臺,古人度世之處。昔永壽元年,太上老君將張天師於此治上,與四鎮太歲大將軍、川廟百鬼共折石為要,皆從正一盟威之道。山有松栢、五龍仙穴,能通船渡,持火入穴,三日不盡。治應亢宿,弓長發之,治王八十年。
  第三鶴鳴神山太上治,治在其上,山與青城天國山相連,去成都二百里,在蜀郡臨卭縣界,徑道三百,世人不知之。馬底子、何丹陽得道處。治前三水共合成一帶,神龍居之,有四金釘、二石金銀、蠶三斛,亦言尹喜主之。治應氏宿,賤人發之,治王六十年。《神仙傳第五》云:張天師遇中國紛亂,乃入蜀鶴鳴山學道也。
  第四漓沅山治,治在蜀郡繁縣界,與鹿堂山治相連,其間八十里,去成都二百五十里。上有果松、神草,服之昇仙。四龍神起騎之門,范蠡主之。治應房宿,庶人發之,治王二十年。
  第五葛璝山治,在蜀都繁縣界,與漓沅山相連,去成都縣二百三十里,去陽平治水口四十八里。揚仙賢於此得道。上有松栗山,高六百丈。治應心宿,道人發之,治王九十年。
  第六庚除治,山去平地三百九十丈,在廣漢郡陽泉縣西,去縣五里,去成都二百八十里。上恆有仙人往來,可以度厄養性。昔張力得道之處。山有二石室、三龍頭,淮水遶之。治應尾宿,當道士發之,治王始終。
  第七秦中治,山在廣漢郡綿竹縣東去九里,去成都二百里。其山浮,昔韓眾於上得仙。前有火水#1東有道徑於漢洛,治西有大石銅為誌。治應箕宿,癲人發之,治王始終。
  第八真多治,山在廣漢郡新都縣,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山有芝草神藥,得服之令人壽千歲。山高二百八十丈,前有池水,水中有神魚著五頭。昔王方平於此與太上老君相見。治應斗宿,女人發之,治王七十年。
  無極元年十月五日,真正无極太上立中治八品氣速訣掌中。
  第一昌利山治,在廣漢郡縣東西#2十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昔蜀郡李八百初學道處八百,唐公房之師也。遊行蜀中諸名山,常自出戲於成都市,暮宿於青城山上,故號為八百也。其山南有一石室,容八十人,前有三龍門為誌。治應牛宿,狂惑人發之,治王五百年。
  第二隸上治,山季子先生學道飛仙。治在廣漢郡陽泉縣東北百二十里。山有二石室,有一神井,白鹿、白鶴、白鳩時來飲之。有石在治前,與慈母治相連。西有赤石溪,上有三松為誌。山去平地二千九百丈。昔中山衛叔卿於此得道。治應女宿,貧賤人發之,治王百年。
  第三涌泉山神治。昔廣漢馬明生學道得仙,太上老君至此,化形住此。治在遂寧郡小漢縣界,上有靈泉,治萬民病,無不差愈,傳世為祝水。治去成都二百里,有懸崖百丈,近綿水,猴猿百烏來在其間。治應虛宿,野人發之,治王三十年。其山小而高,四向有遊道。
  第四稠稉治,在犍為郡南安縣,去成都一百一十里,汶山江水九里#3山高平地一千七百丈#4昔軒轅學道之處也。治左右有連岡相續,西北有味江水。山亦有芝草之藥,可養性命。治應危宿,貴人發之,治王五十年。
  第五北平治,在犍為郡南安縣,去成都一百四十里。山上有池水,縱廣二百步,中有神芝藥草,食之與天相久,昔越人王子喬得仙。治應室宿,道師發之,治王四十年。一名□山治。
  第六本竹治,山在犍為郡南安縣,去成都一百二十五里。山高一千三百丈,上有一水,有香林在治陌,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