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六禮,更著黃布裙褐,手執鵲尾香鑪,不親婦禮,賓主駭愕,夫家力不能曲,棄放還本家,遂成出家也。
  《大劫上經》云:天人玉女持羅天香案,擎治玉之鑪,燒九和之香也。
  三洞珠囊卷之四竟
  三洞珠囊卷之五
  大唐陸海羽客王懸河修
  坐忘精思品
  《南華·齊物論第二》云:南郭子景隱几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偶也。
  第六篇云:墮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也。
  第四篇云:支離其形,役則不預,又况更支離其德者乎?
  又云:無聽之以耳,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氣者,虛而待物也。虛室生白,吉祥止矣。
  《道學傳第二》云:張天.師周流五嶽,精思積感,真降道成,號曰天師。
  第五卷引《集仙記》云: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南郡枝江人也。奉道精進,元嘉十四年於精思所忽覺額上慘痛,搔之得寶珠九枚,即汎以清水,輝耀竟室。于時臨川王鎮江陵,求看寶珠,即分三枚付信也。
  《道迹經》云:青童君曰:夫精思者,當先燒香於左右也。
  《上清八景經》云;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仙人詣房,與子共言,賜子神仙之藥,授子神真之道也。
  《葛仙公五千文經序》云:精思遠感上徹,太上道君遣真人下授文帝五千文經,希微之旨也。
  又云:靜思期真,則眾妙感會;內觀形影,則神氣長存;體洽道德,則萬神震伏,禍滅九陰,福生十方,安國寧家,孰能知乎?
  《莊子·大宗師篇》云:夫坐忘者,墮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亦是精思之義也。又《南華論·齊物篇》云:南郭子綦隱几而坐,嗒焉似喪其偶,故行若曳槁木,坐若聚死灰。此亦是精思之義也。
  《登真隱訣》云:五靈道人支子元乃於靜室精思,存五星在頭上,歲星在左,太白在右,熒惑在膝中,使鎮星在心中,各見光芒氣色也,久久行之,出入遠行,常思不忘,無所不卻也。此五神因共人身,則白日昇天也。《裴君內傳》云:佛圖道人支子元,裴君授以長生內術。
  又云:尋藥之與存思,雖致道同津、而關源異緒。服藥所以保形,形康則神安;存思所以安神,神通則形保。二理乃成相資,而有優劣之品。今慮神漏而形棄,是存思之為優,未見形去而神留,服藥所以為劣。其有偏用能通者,亦同臻道岸,而未若兼善,使藥與思交用,形與神相入,則指薪日續,遊刃無阻,生涯自然而立,死地何從而來也。
  《真誥第五》云:凡人常存思識已之形,極使髣髴,對在我前,使面上恆有日月之光,照洞一形,使日在左,月在右,去面前九寸,令存畢,乃啄齒三通,微祝曰:
  元胎上真,雙景三玄,右制七魄,左拘三魂,令我神明與形常存。畢,又叩齒三七通,嚥液三七過。此名為帝君錄形拘魂之道,使人精明神仙,長生不死。若不得祝者,亦可單存之也。
  《真誥第七》云:仙人張微子,是漢昭帝時張慶之女也。曾精思於寢靜,誠心感處,故得東海東華玉妃渟文期降之,授以服霧之道也。服霧之法,始起於此。
  又云:括蒼山學道者平仲節,河東人也。受師宋君,存心鏡之道,如此積四十五年,中精思身形更少,體有真氣,中央黃老遣迎,乘雲駕龍,白日昇天,今在滄浪雲臺也。
  又云:范伯慈者,桂陽人也。入天目山服食,餌胡麻,精思十七年,太上真仙司命君下降,授三十六卷經,後服還丹,白日昇天,今為玄一真人也。
  《太一金真記》云:昔有裴君,止於崆峒山,修行精思。一年之中,髣髴形象。二年之中,五帝乘日,形見在君左右。三年之中,終日語笑戲樂。五年之中,五帝日君遂與裴君驂乘飛龍之車,東到日窟之天,東蒙長丘扶桑之宮,八極之城,登明真之臺,坐希林之殿,授揮神之章九有之符,食青精日,飲空碧玄神,於是與五帝日君日日而遊。此所謂奔日之道也。
  《上清變化七十四方經》云:若能精思於靜室,棄累風塵,誠注太霞之觀,目羅上清之宮,定氣明於審止,安神洞於太空,則不旬日而睹神,不移年而飛騰,積感發乎一寸,變璘鬱乎霄峰,周覽極乎百圓,化七十四方奇變之道,福不可量,皆神經之貴行,寶訣之上仙也。
  又云:若能夷心於牀室,思神顏於自然,財氣達清霄,澤流九津,招靈景之幽華,榮朽老以長存,福慶銜於玄業,元吉散於種親,可謂生死享其祚,祖考更生於胎仙,大象之妙化,巍巍乎靈文也。
  《自然經訣》云:閉目存至真,精思降十老。昇仙永無為,靈顏恆妙好。渴飲玉池漿,饑食金光草。故陳先生修道會真必以精思為本,存神入觀尅以靜念為先也。
  長齋品
  《太玄經第八·老子傳授經戒注訣》云:夫齋供豐儉,隨時施設,大法清虛,簡素為上也。
  《登真隱訣第四》云:季偉昔長齋三年,誠竭單思,乃能服日月光芒之液,於是神光映身也。
  《真誥第五》云:凡甲寅庚申之日,是尸鬼競亂精神躁穢之日也。不可與夫妻同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