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象也;龍、虎、烏、蛇,則後天四正之象也。正以立經,奇以合變。奇正相生,首尾相應。圓若輻賡,方若棋布。藏於九地之下,靜而翕也;動於九天之上,動而闢也。周流無滯,同乎水;安重不撓,類乎山。強毅剛果,則兌金之義;威斷嚴明,則離火之情。迅若雷,奮發之神也;森若風,飛運之速也。凡是八者,將所宜。聞《握奇文》曰: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機。陣數有九,中心零者,大將握之,四面八向皆取準焉。陣問容陣,隊問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衝其中,兩頭皆救。五人為伍,五伍為隊。數起於五,終於八,蓋五者伍法,而八則陣法也。小成八隊,中成六十四隊,大成五百一十二隊。周軍制五人為伍,五伍為兩;而四兩為卒,則百人也。於是五之而小成,五百人為旅。又五之而中成,二千五百人為師。又五之而大成,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蓋以五而三因之也。八陣則五人為伍,五伍為隊。八之而小成,二百人。又八之而中成,一千六百人。又八之而大成,一萬二千八百人。則以八而三因之也。孫子日: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分數明而多多益辦矣。所握之機,各當其八之一。機,中權也,如戶之樞密,運於中而不見其跡。故八而實九,大將中居,八方環列。九經九緯,以大包小,止為營,行為陣,烏南、蛇北、龍束、虎西,天地風雲列于四維;四方為正,四隅為奇,奇正相生,而變化不窮矣。
  易象圖說外篇卷中竟
  #1『決燥』四庫本作『決躁』。
  #2『之務』原作『知務』,據四庫本改。
  #3『起』,據上文義例補之。
  #4『行怪』原作『行佐』,其義同。
  #5『旋之』四庫本作『旋相』。
  #6『自午』原作『子午』,據四庫本改。
  #7『十侖』原作『合侖』,據四庫本改。
  #8『網』原作『綱』,據其文義例改。
  易象圖說外篇卷下
  清江後學張理仲純述
  度數一
  右周天歷象氣節之圖。
  《革》之《象》日: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四時變化,革之大者;治歷數者,推日月星辰之遷易,以明四時之序,而於澤中有火言之,何也?《說卦》:離為火,為日、,兌為澤,為水。而邵子《經世書》以兌為月,離為星。星者,日之餘也。由是言之,則離、兌二卦有日、月、星三辰之象焉。故彆《象》日:水火相息。水為月,火為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水為寒,火為暑,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夫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垂象而聖人象之。觀周歲日月之行,所會為辰,辰十有二。前代之曆,更革不一。今據《授時曆》:孟春之月,日月會于玄楞;仲春會于陬訾,季春會于降婁。孟夏會于大梁,仲夏會于實沈,季夏會于鶉首。孟秋會于鶉火,仲秋會于鶉尾,季秋會于壽星。孟冬會于大火,仲冬會于析木,季冬會于星紀。凡十有二辰。按《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斗建在寅,故寅與亥合;仲春之月,日在降婁,斗建在卯,故卯與戌合;余月次第推之。今日月行度,既有差移,建辰不復相合,而欲依古候氣造律,或者有所不伴矣。所次為舍,舍二十有八。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胄、勗、畢、貲、參;南方朱烏七宿,井、鬼、柳、星、張、翼、翰,是為二十八宿。所歷為度,度三百六十有五度四分度之一。天本無度,因日之行而有度。其二+八宿,宿度多寡之不同,又以日行有淺深。東方七宿,凡七十五度。北方七宿,凡九十八度。西方七宿,凡八十度。南方七宿,凡百一十二度。合之,為三百六十五度。由是敘之為四時,正之為八節,建之為十二月,分之為二十四氣,定之為七十二候,期之為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一歲周矣。夫《易》者,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者也。《易》有四象,以應四時;少陽為春,太陽為夏,少陰為秋,太陰為冬。《易》有八卦,以應八節;立春為艮,春分為震,立夏為巽,夏至為離,立秋為坤,秋分為兌,立冬為乾,冬至為坎。八卦以應八節。卦有十二辟,以應十二辰;《復》十一月,《臨》十二月,《泰》正月,《大壯》二月,《夫》三月,《乾》四月,《詬》五月,《逐》六月,《否》七月,《觀》八月,《剝》九月,《坤》十月,為十二辟卦。八卦二十四爻,以應二十四氣;辟卦七十二爻,以應七十二候;反易之卦二十有八,以應二十八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當期之日,.以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是故履端於始,表正於中,歸餘於終,合氣朔虛盈,而閏生焉。
  《傳》日: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洪範》日: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冬至,日行北陸而寒;夏至,日行南陸而暑;春行西陸,秋行東陸,而晝夜平,溫凍均,是故馮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叔。致日之法,樹八尺之棧於地,四維四中,引八斤州之赤道;進入黃道北,謂之黑道。春時月行黃道東,謂之青道;進入黃道西,謂之白道。冬時月行黃道北,謂之黑道,進入黃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