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立生羽翼,昇天為仙官矣。凡欲服之,維先長齋,斷穀一年,乃得服之。自非有玄中之線及不死之名者,終不得聞九丹金液之道也。其法依前合丹金成而液之,其道畢矣。,此吾之秘寶也,凡有千二百訣。五口於往劫塵沙天地之先,受之元始天尊,奉而行之,得居無上元君之位。吾昔以傳至真大聖天帝上帝、太微太一元君,今又授汝,爾其勉之。老君受記,復請日:萬兆芸芸,動之死地,今以此道廣濟,如何。元.君曰:悠悠之徒,耽榮嗜欲死者,若墜石投川,往而不返,甚可痛傷。然道不虛行,必授真人,此道高妙,秘於九玄,瓊臺雲岌,萬年一行,貽諸玄錄玉名耳,自非宿命骨相合仙之人,不得聞也。愚人多過,烏得違天科而妄傳乎。吾道盡止,將去矣,當遣太和元君語汝。言訖即有千乘萬騎、五帝上真擁八景玉輿迎之昇天。
今《 太清神丹經》其法乃出於無上元君,其神能調和陰陽,役使風雨,進退五星,斟酌寒暑,驗駕九龍十二白虎,天下眾仙皆仰隸焉。人之生死咸由之,猶言服丹所致也。
老君乃遠遊山澤,求煉神丹。行經勞山,果遇太一元君乘五色班麟,從官十人。老君從之問道,元君日:道之要在乎還丹金液耳。遂且授秘訣。他年之歷山,復會大一元君,因謝神丹之方。元君日:君是群仙之尊,萬道之主,玄靈秘術本玄分也,奚辱謝焉。老君曰:凡民無知,死者甚眾,撫心泣血,見之傷悲,欲給以神藥,令皆長生,可乎。元君日:不可,生道至重,必授大賢及孝順篤信之士。天生萬物,有善有惡,善者宜生,惡者宜除,不足給藥令皆長生也。君已知之,不可輕泄。
《聖紀》讚日:老君體寂太無,德資妙有,成道億劫,造化萬天,自然而然,不由積學。降九皇而設教,委歷帝以為師,獨立紫清,誰與為先。今乃請聖母而寄學,從元君而訪道,欲顯真道玄妙,非學不成,神仙高奇,修之可獲。俾夫尊師貴德,存牝守柔,表上聖之靈規,垂將來之妙範,所以隨機示教,獎善懲迷。文始、抱朴既迷之於前,今更讚之於其後。
老君以神仙之道必假修煉,欲垂法以勸來世,故存真抱一、煉丹復黑,然後乘空陵虛,出有入無,隨意所適,人莫能測。一日乘白鹿履庭檜而昇天。
混元聖紀卷之二竟
#1『 譽」原作『 譽J ,據《 輯要》 本改。
#2『 變化』 原作『 變他J ,據《 輯要》 本改。
#3『 元』 字原作『 無J ,據《 輯要》 本改。
混元聖紀卷之三
宋觀復大師高士謝守瀕編
商王紂二十一年丁卯正月十有二日丙午,老君鑑紂荒虐,生靈塗炭,周文王為西伯,有仁心,將輔有德而拯斯民,遂分黑化身,乘飛颱之輸,降于岐山之陽。今鳳翔府東北十八里有啟聖宮,乃其所降之地,有西伯受道臺,遺邊並存。
號燮邑子,說《赤精經》,教人以仁信之道。西伯聞之,召為守藏史。武王克商踐祚,遷為柱下史,改號育成子,作《遊璣經》。在成王時,號經成子,說《廣化經》。又以道授周公旦,乃退而閑居。因出遊西極大秦、竺乾等國,自號古先生。至康王時還歸于周,號郭叔子,復為柱下史。
按世本云: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蓋文王尚以侯服事商也。
老君潛龍卑秩以綏周道,至昭王時,老君知周室之將衰,乃以八天隱文授王,令保鎮國祚。昭王自謂居自然之運,稍息於守成,將縱心於巡幸,不崇天文。老君知王之將不令終也,乃收天文,歸休故里。
老君居周雖久,常以自隱無名為務,外和光同塵,內實清虛,不令名位之顯也。
後漢邊韶製《老君祠碑》云:老君樂無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其銘日:帷於元德,抱虛守清,樂居下位,勢祿弗營。浩然歷載,莫知其情,要以無為,大化周成。進退無常,錯綜其貞,以智為愚,沛而不盈。觀此銘則聖人之出處可見矣。
老君復欲開西域,乃以昭王二十三年癸丑上天之無極元年也五月壬午,駕青牛之車,薄板為隆穹,徐甲為御,將西度函關。
隋薛道衡撰《祠庭碑銘》云:小玆五嶽,隘此九州,逝將高蹈,超然遠遊。青牛已駕,紫熙先浮。玄門洞啟,神化潛流。蓋言將化西域也。《出塞記》云:西度函谷。李亢《函關銘》云:尹喜邀老君,留作二篇而藏之。玄靜云:西出隴關。催浩云:喜為散關長。秦《圖經》載散關傍有尹喜城,亦疑周康王時喜嘗為散關長。蓋以史傳但言度關,不言所度之處,故後賢各以意言,亦猶巢、許飲犢之所非止一處,夷、齊首陽之山不知所定也。但隴關、散關皆在秦隴,其函谷關即在陝州桃林縣南十二里,有故關墟存焉。考之《圖經》及古老相傳,咸云老子所度正是函谷故關,昔周武王居鎬京,成王雖營洛邑,猶返西周。至平王束遷洛邑。《樓觀內傳》稱周康王拜喜為大夫,《尹喜內傳》稱喜出為關令。若以康王時喜為散關長,昭王時老君出關與喜相遇,亦於文為便。但《內傳》云出關乃至喜宅,喜宅在函谷關之西整屋縣,若出關,則無喜宅矣。蓋函谷關在鎬京之束,老子又在函谷之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