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霧需,焦枯並起,不復送仙,因留住此山,故名。
  礫山,在十五都,有華蓋祠,今廢。每旱月,雲興即雨,鄉民以此為信。
  禪盂山,隸禮賢鄉二十八都,有華蓋祠,係農家禱雨之所。
  姚嶺峰,在長安鄉三都,地名長坑,上有華蓋仙亭,去縣十五里,下即姚坊。
  檀峰山,隸青雲鄉,連山里六都,地名黃墟檀田,亦華蓋道場,距縣三十里。
  遇仙亭,距縣五十里,有長尋高峰。歲旱,村民欲立仙壇迎華蓋仙禱雨,平其地,得一石,如升上有金堆,長不及寸,淪而視之,有眉目如人像,光彩燦爛,因名浮丘金仙。好事寵而祀之,因見小精石,疾病、雨暘、蟲螟,祈之,無不立應。有利其金竊去者,僵仆其側,或合門狂病。鄰人夢羽衣持劍至其家,令首謝之即安。遠近敬畏,又以銀製王郭二像侍其側
  烏岡仙亭,在六都,係華蓋道場昊臺觀,地名郭墟。
  觀前山,屬崇仁鄉三十七都,地名罕撫,去縣七十里。
  茶華山及朝前山、鳳凰山、遊仙山,靈觀並在華山下。
  旗峰鄉;距縣三十里,屬青雲鄉、長安二鄉之界。峰之表有仙巖,高二丈,深五尺,闊三尺,遠觀巖面,有若蓮花將開之形,乃王、郭經遊遠邇嚮慕。巖下出石乳,香與真乳相類。峰之前有香鑪峰,上有王郭石,光彩有如釋氏,所謂菩薩石之類。
  聚仙山,起於淳熙壬寅,上元前期進龍廟,神附魂報云:華蓋旱仙取元日來銅岡,給水救民疾苦,至日有雷雨即是其時。及期,果如前說,有香鑪嬸子之類,斤村諸遊,尋於其地建祠,立像,以聚仙名之,朝拜紛集。
  彭山,隸穎秀鄉四十四都,係華蓋祈禳感應之所,修茸嚴肅。
  招仙山,隸禮賢鄉二十七都,地名桃源上,係華蓋感應道場。
  盧嶺山,同鄉二十八都,地名廬山,係華蓋道場。
  金華山,隸臨川縣西南六十五里新豐鄉,地名黃銅墟,係華蓋浮丘道場。又一處在富州長樂鄉,地名蔣坊。
  厚靈山,距臨川縣南七里,係華蓋道場。
  萬歲峰,隸臨川招賢鄉,去縣三十里,地名戰坪,亦華蓋山道場。
  巖嶺山,隸臨川縣積善鄉,地名界山,距縣南六十五里,亦華蓋道場。
  浮遊山,隸臨川縣長樂鄉,距縣束北七十里,地名清湖,乃浮丘經過之地,顯靈不臧曩日,與筆架山相近。
  大明山,隸臨川縣,地名淒源,係華蓋道場。
  佛嶺山,距撫州城河束八十里,地名她王寨,乃王郭二仙顯靈之地。上山五里有桃花院,又上二里方登壇。香火乃高僧所主,又名佛嶺。
  崇峰山,隸金谿縣歸政鄉,距縣北四十里,乃華蓋道場,香火日興,遠近加敬。
  梅州嶺,隸金谿縣歸德鄉,距縣南五十里,亦華蓋道場。
  華蓋堂,隸宜黃縣待賢鄉上疏源,距縣束南六十里,乃王郭道場,舊額名南華山,因江西憲陶公遊其地,易以今名,親書額牌。
  刺桑重山,距宜黃縣南四十里,上有浮丘仙壇,蓋當日王郭尋師之地,近立觀曰招仙,香火甚盛,俗訛為次莊一萬。
  石笑山,隸宜黃縣西待賢鄉,地名白土,有院在其下?蓋三仙道場。
  覆龍山,隸宜黃縣待賢鄉,距縣東南四十里,係華蓋道場。
  西華山,隸宜黃縣待賢鄉,地名水口觀坑,係華蓋道場,又一處在富州。
  寨華山,隸宜黃縣仙桂鄉,有觀曰棲靈,係華蓋道場。
  感應山,在宜黃縣,郭係華蓋顯靈之地,傍有器械廟。
  重華山,隸崇賢鄉,地名余溪,亦華蓋道場。
  靈應山,在樂安縣西北五里,實華蓋三仙之別殿。每大旱,禱之必應,邑人以靈應名之。又一處在崇仁唐陂。
  飯蓋山,在樂安縣忠義鄉四都,距縣五里,亦三仙行宮,遠邇祈檮,無不感應。
  興國山,隸樂安縣忠義鄉,地名黃源嶺,上有華蓋祠宇。
  中華山,隸樂安縣西二十里樂安鄉十四都。仙殿雖廢,靈跡猶存。內產瑞鑪,鄉民祈檮,無不感應。傍有鸚籠山,昔悟真譚五雷、名一明,俗名渭,字濟卿,祈檮于上,風雷大應。如再興山,在樂安縣忠義鄉四都,西華山在忠義鄉三都,見有仙壇,俱係三仙香火,蟲蝗雨旱,官民朝仰。
  芙蓉山,屬崇仁鄉,地名函溪,上山一十五里,似芙蓉之未敷,以形得名,頂上有仙巖,巖之下乃浮丘王郭葛吉諸仙道場。山頂有自然靈泉,不溢不竭,冬夏如一,在縣南一百里,下有芙蓉院。
  靈峰山,屬建昌南城之南六十里,係華蓋道場。
  佛容山,隸南城宜黃二縣之界,南北二庵皆奉華山香火,距麻姑山五十里。霧應山,距佛容山二三里,亦華仙壇所。
  標旗山,隸南城太平鄉,距縣北四十里,係華蓋道場。
  應祈山,隸南城雅俗鄉,距縣南三十里,係華蓋道場。
  雲臺山,隸新城縣北十五里,係華蓋道場,香火茂著。
  蟬峰山,隸新城縣藍田鄉二十五都,係華蓋道場焚修。
  鵲仙山,隸富州,蓋王郭二仙道成以後侍師浮丘,跨黃鵠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