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如輜車之重,不敢容易其行。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觀,古亂切。處,上聲。夫榮觀在物,燕處在己,惟不以物易己,故遊觀榮樂,無所係著,而超然自得於物外也。
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乘,去聲。身輕,如字。謂萬乘之尊,不可縱所欲之私,而不顧天下之重也。輕則妄動,故失助於臣。躁則擾民,故失其為君之道。或云君輕則失助於臣,臣躁則失任於君矣。
右二十六章 河上名重德。此章言靜重然後可以為有物之主。或曰近取諸身,則心為君,氣為臣,輕則心妄動而暴其氣,躁則氣擾亂而反動其心。蓋君為民物之主,心為一身之主,所當靜重則無為而成功。
善行無轍迹,
行,下孟切。輪輾地為轍,夫與道為何迹之有。
善言無瑕謫,
瑕,下家切,玭病也。謫,直革切,過惟和以天倪,故無口過。
善計不用籌策
道一而已,總括萬有。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楗,其偃切,拒門木也,橫曰關,豎曰楗。無門無房,四達皇皇,而天地之大亦不能出乎其外,是謂善閉。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妙本湛然,不為法縛,不求法脫,堂堂密密,了無間然,所謂不可須臾離也。苟溺於刻意尚行,執言滯句,用心計度以求道,而不達方便之門,則反為教相所縛,故不能徹見萬法根元矣。所謂善者,無為而已。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夫救人於危難,特救其形耳,而且未必能博,豈足為善哉。惟彼方執著有為,迷其性於暗蔽之中,而我以兼容之量容之,以先覺之明覺之,使彼之天光自發,如明燈之傳襲無盡,而在我者既以與人己愈多,則其明亦何限量哉。葉夢得曰:常之為言,無時而不然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謂因其不善而教之使善,乃所以為善救也。則是資其不善者,以為吾施教之地矣。林東曰:因其不善而不為之,是可資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夫道之要妙,非教能到,故至於不貴不愛之地,則知無我。人雖大智而莫測,蓋能所俱忘,是曰獨化者也。
右二十七章 河上名巧用。此章明名連雙泯,教理兼忘。傅弈云:常善救人等兩句,獨得諸河上,古本無有也!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離,平聲。知彼守此,則所守者非勉彊而有常。夫雌靜謙下,眾必赴歸,猶水附地。相守之審在乎有常,則雄動高強之念不作,故性醇氣和,無欲之至,而赤子之心不失,此專氣以致柔也。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以恬養智,與道冥一,則可為天下之所取式。以其德有常而不變不差,故用未嘗窮,量未嘗極,此恬與智交養而成和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為眾所歸而取式,則榮矣。故處之以辱而受眾垢,有如谷之能容能應而未嘗匱乏,則復於渾然之全體矣,此和行而成德也。自嬰兒與無極,言入德之序,而復於樸,乃其所至之地也。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長,上聲。樸即道也,形而上者謂之道,歸於樸則體斯立焉。形而下者謂之器,故散樸為器以應萬物,道之用所以行也。聖人用此道以為民物之主,亦因其理勢之自然,雖制而非有所裁割。曹曰:大制猶天地之造物,物隨性而自成,不煩裁製也。
右二十八章 河上名反朴。此章明牧謙以容物,泯迹而返樸,故其用不窮。或云雄者天一之水,在人為精。雌者地二之火,在人為神。白者,金也。黑者,水也。此又一家之論也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天下乃天地神明之器也,惟順其自然而自治。將欲取而為之,是以人滅天,以故滅命。身猶天下也,故黃帝南望而玄珠遺,機心方存而純白不備。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彊或羸,或載或隳。
噓,煖也。吹,寒也。彊,盛也。羸,力為切,弱也。載,成也。寨,許規切,壞也。有為之物,必屬對待,消息盈虛,相推不已。惟抱一者,不入
其機。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去,上聲,除也。聖人知外物之不可必,而事勢之相因,亦理之常,故任其自然而不欲使其盈且過也。故泰卦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右二十九章 河上名無為。此章謂惟無為自然,則可以有常。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彊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刻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彊,渠良切。好,去聲。還音旋。處,上聲。御註曰:孟子所謂反乎爾者,下奪民力。故刻棘生焉,上干和氣,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