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1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刘惟永-第7页

又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又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又云:大國宜為下。又云:善用人為下。又云: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第十一教諸侯以正理國。《經》云:以正理國。又云:以智理國,國之賊。不以智理國,國之福。又云:民之難理,以其智多,是以難理。
  第十二教諸侯政無苛暴。《經》云:理大國若烹小鮮。又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又云: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第十三教諸侯以道佐天子,不尚武功。《經》云: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又云:兵強則不勝。又云:善勝敵不争。又云: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又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又云:善勝而不美。
  第十四教諸侯守道化人。《經》云: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又云: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第十五教諸侯不翫兵黷武。《經》云: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又云:抗兵相加哀者勝。又云:禍莫大於輕敵。又云:善為士不武。又云:攘無臂執無兵。又云:不争之德。
  第十六教諸侯不尚淫奢,輕繇薄賦,以養於人。《經》云: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又云:民多伎巧,奇物滋起。
  第十七教諸侯權器不可以示人。《經》云: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以示人。又云: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第十八教理國修身,尊行三寶。
  《經》曰: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第十九教人修身,曲己則全,守柔則勝。《經》云:曲則全。又云:柔勝剛,弱勝強。又云:柔弱者生之徒。又云:剛強者死之徒。又云:強梁者不得其死。
  第二十教人理身,無為無欲。《經》云:常無欲,觀其妙。又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第二十一教人理身,保道養氣以全其生。《經》云:致虛極,守靜篤。又云:專氣致柔。又云:為腹不為目,去彼取此。又云:知其白,守其黑。又云:知其子,守其母。又云: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二十二教人理身,崇善去惡。《經》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又云: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又云:善人,不善人之師。又云:挫其銳,解其紛。又云:上善若水。
  第二十三教人理身,積德為本。《經》云:含德之厚。又云:上德若谷。又云: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又云: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第二十四教人理身,勤志於道。《經》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又云:勇於不敢則活。
  第二十五教人理身,忘棄功名,不耽俗學。《經》云:絕學無憂。又云:功成名遂身退。又云:功成不居。又云:為道日損。又云:名與身孰親。
  第二十六教人理身,不貪世利。《經》云: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又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又云: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二十七教人理身,外絕浮境,不衒己能。《經》云: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又云: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又云:廣德若不足。又云:大音希聲。又云:自勝者強。
  第二十八教人理身,不務榮寵。《經》云:寵辱若驚。又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又云: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第二十九教人理身,寡知慎言。《經》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又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云: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又云: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第三十教出家之人,道為俗反。《經》云: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又云: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第三十一教出家,養神則不死。《經》云:谷神不死,是謂玄牝。又云: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又云:善建不拔,善抱不脫。
  第三十二教人體命,善壽不亡。《經》云:死而不亡者壽。
  第三十三教人修身,外身而無為。《經》云: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三十四教人理心,虛心而會道。《經》云:虛其心,弱其志。
  第三十五教人處世,和光於物。
  《經》云:和其光,同其塵。又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又云:被褐懷玉。
  第三十六教人理棄絕除嗜欲,畏慎謙光。《經》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又云: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第三十七教人裒多益寡。《經》云:以有餘奉不足。又云: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第三十八教人體道修身,必獲其報。《經》云: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又云:以其無死地。
  舉此三十八別,以明《經》之大意所詮之法。然則此《經》大則包羅無外,細則入於毫間。豈止三十八門,便盡其要。為存教義,汎舉大綱,比之秋毫,萬分未得其一也。《禮記》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