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此理,而欲以取強於天下,皆不道者也。既知此為不道,則當急去之,故曰早已。已者已而勿為也。○蘇氏曰:壯之又老,物無不然,惟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沖,未嘗壯,未嘗老,未嘗死,以兵強天下,壯亦甚矣,而能無老乎。○何氏曰:聖人何以自視退怯,不忍求勝於天下哉,則有見夫日中則反,月盈則虧,物壯則老將至,豈道之常哉,如知其非常道,則早復於道,早去其非道,亡國之事故不一,而佳兵者必亡。以道相人國家,可不以佳兵為戒,而善用其果哉。○董氏曰:物壯極則老,兵強極則敗,故兵之恃強,則不可全其善勝,物之用壯,適所以速其衰老,皆非合道,宜早知止。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林氏曰:佳兵,喜用兵也,以用兵為佳,此不祥之人也,以不祥之人行不祥之事,故曰不祥之器,此天下之所惡,故有道者不為也。○李氏曰:不以兵強天下,故次之以兵者不祥之器,聖人於此深戒萬世之下有國之君,以無為清净治化,自然家國安寧,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永無爭奪之患也。○呂氏曰:兵非太平致治之具,伐暴可也,既不得已而用之,豈免多陰謀乎,夫好戈甲以為服玩者,是尚不善之用也,所謂佳其凶器以幸天下,非特人惡,物亦憚之。○《續資治通鑑》宋太宗謂近臣曰:朕讀《老子》至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嘗不三復以為規戒。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林氏曰:君子居每以左為貴,而兵則尚右,便是古人亦以兵為不祥之事,非君子之所樂用,必不得已而後為之,不幸而用兵,又以恬淡為上。恬淡無味也,即是不得已之意也。雖勝亦不為喜。不美者,言用兵不是好事也。若以用兵為喜,則是以殺人為樂,豈能得志於天下,《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亦是此意。○呂氏曰:天地之道左陽而右陰,陽主德主生主柔弱,平居則貴之,陰主刑主殺主剛強,用兵則尚之。○吴氏曰:恬者不歡愉,淡者不濃厚,為上不喜好用兵,乃為上也。勝而不美,謂兵雖得勝,亦不肯以為美事。若以戰勝為美事,則是以殺人為樂也。不可得志於天下,要終而言之,以示戒也。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林氏曰:偏將軍之職位,本在上將軍之下,今上將軍居右而偏將軍居左,是古人以兵為凶事,故以喪禮處之。左陽右陰也,喪禮則尚陰,幸而戰勝,亦當以居喪之禮,泣死者而悲哀之可也。此章之意,蓋言人之處世,有心求勝者,皆為凶而不為吉也。○何氏曰:戰勝如不勝,以喪禮處之,慈之至也。秦師敗於崤而歸,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此戰敗則宜之,未有戰勝反為之哀者,自非深體天地好生而兼愛民物者,疇能動心及此。慈故能勇,哀故能勝,有道存焉,若乃以兵為佳,以殺為樂,以勝為美,是不知道,是不知天。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呂氏曰:夫道之難言,包羅萬有,貫穿毫芒,豈得而名喻之以朴。且樸者真精純素,一而不雜,洋洋乎大哉,無乎不在。小者非小大之謂,以其無方無體,無為無形,微妙之極也,搏摸擬議,莫得髣髴,故名之以小。夫世之材器,既有名則為無名所役矣,惟道之樸也,萬物之所係,天地不能犯,聖智不能干,而天下豈能臣之乎。為侯為王,能守其樸,則天下罔不治矣。喻之於己,侯王者本來赤子,無相天君謂之元神,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泰定,萬氣朝之,故曰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何氏曰:道常二字句絕,如天常真常等字,即常道也。大道無形無名,強名曰道。無名乃道之常也,樸也。凡可名可道者非真常也,器也。故曰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原,俱出於太素,虛無之始端。樸,太素也,無名之始也。未判為萬有之眾體,惟包於大混之一。樸微乎芒乎,難知難見,故曰小也。聖人决本常根,見素抱樸,旨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中心無為,以守至正,道虛而實,無而有,以之居重御輕,可以君天下,而天下何敢臣之。以之處靜制動,可以為萬物主,而萬物將自賓之。○李氏曰:道常無名者,虛無自然也,樸雖小,至微也,天下不敢臣,至尊也,萬物將自賓,無不服也。○林氏曰:道常無名,即可名非常名,無名之樸,道也,雖若至小,而天下莫不尊之,孰敢卑之,故曰不敢臣。為王侯者,若能守此道,則萬物自賓服之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呂氏曰:天地交而萬物生,人道交而功勛成,况聖人作而萬物睹,和氣默應,上際于天,下蟠於地,甘露降,嘉禾生,品彙根荄,咸被其澤,道參天地,德合神明,民不待命令而自然胥悅,此皆皇國符瑞之兆,非使然而然。扣之己焉,坎離交而二炁合,上及太清,下及太寧,化為甘露,潤澤一切,初莫知令,升降均平,出入玄牝,會于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