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09-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解-明-佚名-第4页

器以有收斂之名而不散于外,室則為所居之常而得安于中,特以言無有之用者。且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方其形而上也,以無為用,其用無窮,而罔有新故之敝。方其形而下也,以有為利,其利有盡,而有興廢之咎。此所以於車言無,有車之用,於器言無,有器之用,於室言無,有室之用。若以玄者論之,則運吾之炁者河車,收吾之真者鼎器,宅吾之神者絳室。是三者果如何哉?乃以無為用者也。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真非不欲保于內,性非不欲復于初,而所以不能者,常被外物以誘之故也。目注于視,吾將以慧觀而見其真色,所以不見者,物之色以盲之。耳注于聽,吾將以定力而聞其真聲,所以不聞者,物之聲以聾之。口注于味,吾將以至淡而知其真味,所以不知者,物之味以爽之。目至于盲而閉其慧觀,耳至于聾而潰其定力,口至于爽而不能居淡,九邪由此而作,真元因此而喪,乃眾人爾,奚可以語道哉?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七情生于放縱,三毒起于貪求,且性者以心為表,心者以性為裏,性定心澄,無事于逐物,則田獵與難得之貨,奚足為患哉?馳騁田獵,則血炁俱作,敷發于外,而心所以作狂。好難得之貨,則偷合苟容,妄求曲取,而行所以妨。此皆聖人之所不為也,而繼之以為腹不為目者,以明其養內而不養外故也。
  寵辱章第十三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心忠于道而係于物,則喜于榮華而驚于憂患,常以得失為累,而不能以浩浩然矣。且人之居寵而受其祿,得榮于己,以祿居之則顯而不辭,以榮處之則驕而不法,矜誇焉而尊以惡卑,光顯焉而高以恥下,則積金繫馬,寧不為之寵哉,斯奚足以為辱也?一有所失,自以為慊。至人不然,貴不為樂,賤不為憂,受祿萬鍾,食前方丈,吾非有也,草食瓢飲,蓬居甕室,吾非憂也,得之囂囂,失之囂囂,曾足以驚乎?惟有其寵者,辱莫大焉,非驚而何?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2。
  人受命于無,成形于有。且形之成于有也,合地水風火之假,生精神炁血之實,居處焉不能免寒暑之所拘,動作焉不能外勞役之所使,以至于飲水食穀以充于內,衣帛服布以禦于外,或過焉為有餘,欠焉為不足,不能無患焉。惟其盜陰陽之真情,奪造化之正理,喜怒去于胸中,寒暑逃于物外,脫四大之假以無其身,反九變之真而入于道,則吾以是無無以不生,空空而不化,又何有患也?經謂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乃此歟?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道處太素之上而無其色,則色之所色者,雖離婁之明,無所施其視。道處太虛之中而無其聲,則聲之所聲,雖師曠之聰,無所專其聽。道在無名之先而無其象,則象之所象#3,雖烏獲之力,不能舉其重。此夷所以視之而不見,希所以聽之而不聞,微所以搏之而不得也,此以常者言之。若以能開慧目以觀真色,則視之而可見;啟玄耳以聽希音,則聽之而可聞;施妙力以斡大象,則搏之而可得。常人所以不能者,五色盲于目,五音聾于耳,五事蔽于心故也。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道無在,道無不在,不可以物名之,不可以象假之,及其濟天下之用,則萬物而無非道者。且道在物也一,莫得以分之,而聖人所以言夷希微各異者,設以視聽搏之趣爾。要其所以為異,乃無此之異也,混而為一爾,豈可以致詰哉?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物之附于陽者,其升以明,附于陰者,其降以晦。升而明者,有性者以趨,降而晦者,有形者以逃,天下之人於是以知向背之理。若道則不然,炁狀也上,不為陽而明,無物也下,不為陰而晦,其來也不行而至,豈可迎乎?其去也不疾而速,豈可隨乎?欲窮其本也,探上古而不知其始;欲究其末也,御當今而不知其變。及其以玄推之,上有明以為其皦,則光照于物物,下有晦以為其昧,則炁出于孛孛,其上之昧者,可以升而向之,其下之昧者,可以塞而背之,來之者吾有靈以迎其前,去之者吾有神以隨其後,惚兮惚則無物以有物,恍兮恍則不狀而有狀,此非與經固有反,蓋老氏之言微而顯矣。
  古之善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4。
  小人精于物,君子精于道。精于物者以物役之,其巧有盡。精于道者以道養之,其化無窮。是以古之善為士者,藏于至幽,隱于不測,盡其性以無方,窮其理而不滯,則有言也,言合于道而眾不能曉,有作也,作契于理而眾不能達,以至于搜賾亡形而我以獨見,驅役有象而我以獨斡,周流六虛而同天莫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