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08-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解-宋-陈象古-第5页

r>  以其精微不妄,故能取信於人。所以唯道是從者,信之至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非常名,故自古及今,名不名可名
  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閱,簡視也,如簡其物在目也。甫,美也。物得其道,則生死通塞,無不盡其美也。能政其衆美者,以孔德之容乃如是也。
  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
  一者,不繁不亂,可以曲可以全,可以枉可以直,可以窪可以盈,可以弊可以新,可以少可以得,可以多可以惑。夫小者大之端,暗者明之敝,理當然也。故聖人抱一於數,則有增於象,則有容不自滿假,先見未萌。天下若取以為式,則人人合於道矣。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此抱一之法式也。《書》曰:滿招損,謙致益。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全因曲成,直因枉起之類,皆不爭之明驗也。天下衆人不知取與之大要,故莫能與之爭矣。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言可信之至也。曲不終曲,全不終全,隨曲隨全,唯道之妙。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法出教彰,一言而悟,自然會道,豈喋喋之可用哉,故希其言也。言雖希而其理昭著,非自然而何?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飄風驟雨,喻以明其旨也。飄驟出於卒暴,人知風雨之至,何必終朝終日之多乎?言以發明其道,言下有理,求則得之,何必多其言乎?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言及於道,信道者同之。言及於德,信德者同之。言及於失,迷失者同之。亦自然也。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言不相異也。
  信不足,有不信。
  言亂而寡理,故人不之信。
  二十四章
  跤者不立,跨者不行。
  力極而不可兼有,故趺不容立,跨不容行也。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亦不可以兼有也。夫玉在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如不自見而明,不自是而彰,不自伐而功,不自矜而長也。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餘食贅行,以其不可長久也,其自明自彰自伐自矜之喻乎。物,汎言也。物由惡之,況有道者哉?故曰有道者不處也。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成,大道之喻也。道無定象,天地有形,因道而生,故先天地之義昭矣。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混成之時也,母取其始生萬物也。
  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曰大。
  以其無實體不可以定名,故曰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也。大則無所不含容也,故總曰大。
  大日逝,
  逝,往也。既大則往不一所,故總曰逝。
  逝曰遠,
  所往伙利行之,必遠及於物,故總曰遠。
  遠曰反。
  遠必有極,極遠必反,盡物之變通,復歸於淳,故總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2。
  道者先天地生,故首言道大。天者輕清在上,重濁在下,樸散之所生,故次曰天大,又曰地大。王者稽至道之沖和,奉天地之生化,其大與天地等,故又曰王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重謂不妄動也,遷動則輕生。靜謂潤默合道也,拾靜則躁起。故道本無為,契乎重靜。唯輕與躁,潛伏待時。根與君,言其所由興也。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喻其所重不失常也。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喻其安靜之得其所也。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王者治天下之大,當守其重,處其靜,以鎮輕浮,以杜僣躁,不可以欲之所縱,身之所貪,輕忽妄動而忘治天下之道,故欺以明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輕則道教不遠,失於不密;躁則政教不詳,失於廣大。如是則奉上之道、御下之德不可保也。
  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內自施於心,外不彰其事,如無轍跡,莫能尋求此善行之要也。
  善言無瑕謫,
  教也可久,聽者獲全,瑕謫不興,千里之外相應,此善言之要也。
  善計無籌籌,
  得失隨事,成敗在心,籌算繁多,何益智慧,此善計之要也。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關楗者所以為開閉之具也,無關楗,故不可開。譬如默運在心,言不出口,欲窺其事、測其理,必不可得矣。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