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寶,保而持之:
不可須臾離也。
一曰慈,
謂愍天下之失道者。
二曰儉,
嗇之至也。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如江海之善下也。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器長。
道之用,理之然也。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獨任食強,行及於亂,人悉不與,死可立而待也。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言慈之為道,無施不可也。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合天德也,天之道亦以慈為大。
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以柔和行之也。
善戰者不怒,
以仁義勝之也。
善勝者不爭,
爭則不足,故勝在不爭也。
善用人者為之下。
推美遜德,人必歸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得道之至也。己有不爭之德,人有奉己之力,天法道而行,聖人法天而治。極,中也,大中之道也。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兵者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故不為主而為客,言禍亂不從己生也。不敢進寸,無妄動也。不敢退尺,果於禦亂也。
是謂行無行,
行不自我始也。
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皆行無行之類也。
禍莫大於輕敵,
不敢進寸,不敢退尺,豈輕敵之有焉。
輕敵則幾喪吾寶。
喻也,以慈為寶也。
故抗兵相加,一辰者勝矣。
戰而不怒,仁義隨之,固可取勝。漢高祖素服軍門,能奉義帝,哀之至也。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能崇道,非道崇人。易知而不能知,易行而不能行,所以欺之也。
言有宗,事有君。
宗、君,強名也,在知其要而已。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因其無知,故不知道之妙。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既知我者希,容有知者而以為楷式,是可貴也。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喻也。被褐則不自顯其美,以略外相也。懷玉則內自視其真,以全內境也。
七十-章
知不知,上。
知道之沖,謙虛不足,猶為不知,知之上也。
不知知,病。
實不知而強知,穿鑿其義,失於自然,是以為病。原憲曰: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道為病,能求知道以除其不知道之病,故無病可及,所以不病矣。
聖人不病,
知道之要,故不病也。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亦由知不知道之病,教使除不知道之病故也。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非常人所用之威,拾聲色刑罰者也。道唯貴知,不知則亂倫理,取戕賊,是大威存乎其中矣。民不畏人而畏道,故曰大威至也。
無狹其所居,
狹其所安,則道不廣矣。
無厭其所生。
所生益得以顯道,故不可厭其所生矣。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以其不厭道,故不厭所生。樂之在內,豈有厭哉。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詳於內而略於外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自見自貴而取不厭之道也。
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勇於敢是害也,勇於不敢是利也,皆失其坤和之妙用也。天之所惡,與道違也。孰知其故,迷於敢不敢,不知其故如何耳。
是以聖人猶難之。
亦不能勇於敢不敢也。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 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法道,故如是。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網以喻夫包籠萬物也。恢恢,大之貌也。大則難密,體雖不密,而應乎物如影響然,不可言其有失也。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拾安就危,日以為務,知進不知退,同類相推,俱入禍門,豈畏死乎。
奈何以死懼之。
見死在前,觸冒為之,是以不懼。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畏死懼殺則為惡者恢,輕死慢殺則為惡者如舊,又何益於教化哉?奇,邪也。今以其不畏死,故不敢任殺。
常有司殺者殺。
惡盈罪見,司殺者主之,殺之足以懲勸。
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
喻也。大匠有繩墨,有利器,不妄雕斲,故能使物成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