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文。疏:舜避丹朱又不領眾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從者十萬,所居之處自成都邑。至鄧墟,地名也。
衍義云:康衢之童謠詠堯。
鈔《列子□伸尼篇》云: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蒸,眾也。夫能使萬物咸得其極者,不犯其自然之性也。若以識知制物之性,豈順天之道哉。
衍義云:百姓之謳歌舉舜譽之也。
欽《孟子□萬章章句上》:孟子答萬章云: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南河在冀州之南,即豫州也。訟獄,謂獄不决而訟之也。
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衍義云:商人作誓,而民始叛。周人作會,而民始疑。
鈔《春秋》昭公四年。楚子靈王會諸侯于申。會于申邑。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言諸侯不苟從服。禮以為歸。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註云:六王之事,謂啟有釣臺之享,湯有景亳之命,武王有孟津之會,成王有歧陽之蒐,康王有酆官之朝,穆王塗山之會也。二公之事,謂齊桓召陵之師,晋文踐土之盟也。皆所以示諸侯禮也。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為仍之會仍國,有緡叛之緡國之君。商紂為黎之蒐,紂蒐於東夷之黎國。蒐,春獵名。東夷叛之。周幽為大室之盟,中岳大室也。夷狄叛周。因此叛周。皆所以示諸侯汰也。侈也。諸侯所以棄命也。今君以汰,無乃不濟乎。王弗聽。商書有湯誓之文。周有牧野孟津之會。
衍義云:心有孚之謂誠。
鈔《易》中孚卦九五:有孚,孿如無答。孿如者,繫其信之辭也。處中信以相交之時,居尊位以為孿物之主,信何可捨,故有孚,有孚故得無咎也。
衍義云:言可復之為信。
鈔《論語□學而第一》。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衍義云:齊桓不背曹劌亦云曹沬之盟。
鈔《史記》:曹沬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沬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沬執匕首劫齊桓公。齊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若。曹沬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以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羣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遂割魯侵地。曹沬三戰所亡之地,盡復與魯矣。
衍義云:晋人不棄伐原之言。
鈔:晋人伐原。文侯將兵士伐原。晋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含而原自降。諸侯自此歸附,如伐原之信也。
衍義云:吴起不虧移轅之賞。
鈔《史記》:吴起,魏將也。欲伐秦,恐士卒軍人不信,乃埋一車轅於市東門。書曰:如有人能移此轅於西門者,即給土田宅百畝,黃金百斤。三日,無人敢移。更書曰:能移者,給土田宅五百畝,黃金百斤。時有一人來移,依賜之。於是召募人伐秦,遂剋。此則不虧移轅之賞也。
衍義云:魏侯不乖虞人之期。
鈔《史記》:魏侯,魏文侯也。虞人,山澤之官也。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欲發,適與羣臣飲酒樂,而天大雨,命駕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將安之。文侯曰:吾不息於禽獸,吾與虞人期,豈可無一會期哉,恐失信,遂冒雨以赴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衍義云:莊子曰:魚相忘乎水,人相忘乎道術。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沬,不如相忘於江湖。
智慧出,有大偽。
衍義云:莊子曰:去小智而大智明。
鈔《莊子□外物篇》云:去小智而大智明。小智自私,大智任物。
衍義云:好行小慧,難矣哉。
鈔《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小慧,私志也。言不及義,則放僻那侈之心滋。好行小慧,則行險僥倖之機熟。難矣哉者,言其無以入德,而將有患者也。
衍義云:莊子曰:夫馬之真性,在乎齕草飲水翹足而立。
鈔《莊子□馬蹄篇》之文。義中載之已詳,不復具載。
衍義云:太古之時,民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鈔: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疏:之,適也。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云云含哺而熙戲,與嬰兒而不殊;鼓腹而遨遊,將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