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能不亂天之經,不逆物之情,法一定而不易,無朝令夕改之失,而天下治矣。猶之烹魚也,數撓之則漬,然則治大國而數變法,豈不惑哉?《傳》曰:民信其法則親。此古之善立法者,堅如金石,信如四時而不易也。然則不雜而清,抱神以靜,民將無事而生定矣。是以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孰肯滋法令以蓋其眾哉?
  以道花天下者,其鬼不神。
  徽宗註曰:聖人者,神民萬物之主也,不得已而臨莅天下,莫若無為。道常無為,以莅天下,則人無不治。彼依人而行者,亦皆安定休止,莫或出而為祟,故曰其鬼不神。
  疏義曰:《詩》曰:百神爾主矣。《書》曰:惟元后作民父母。莊子曰:聖人者,萬物之所係。是則聖人者,神民萬物之主也。然而我忘天下易,天下兼忘我難,其所以出而經世,亦一宅而寓於不得已爾。不得已而臨莅天下,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然則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而民自化,故人無不治。彼依人而行而為神者,將得所憑依,得所安樂,亦皆安定休止,莫或出而為祟,如《詩》所謂公尸來止熏熏矣,故曰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徽宗註曰:以道莅天下者,莫之為而常自然,無攻戰之禍,無殺戮之刑,是之謂不傷民。當是時也,神與民兩不相傷,而德交歸焉。神無所出其靈響也,詒爾多福而已,故曰其神不傷民。民無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飲食而已,夫何傷之有?
  疏義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以道往天下,則因其固然,不擾以人為之偽,所謂莫之為而常自然也。保民如子,視民如傷,兵革不試,故無攻戰之患,刑措不用,故無殺戮之刑。神與民兩不相傷,而明無人非,幽無鬼責,而德交歸焉,則神無所出其靈響也,詒爾多福而已,如《詩》所謂神之吊矣。民無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飲食而已,如《詩》所謂民之質矣,何傷之有?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
  徽宗註曰:人莫不有趨高之心,而趨高者常蹶。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疏義曰: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欲升高必自下,知高以下為基,乃不至於蹶高而無以為基。徒有趨高之心,則是好高而不為高矣,能無蹶乎?水不積不成淵,江河合水而為大,為其納眾流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而流水朝宗之者,以其善下之也。然則國之所以大者,非以下流而政然歟?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徽宗註曰:天下皆以剛強敵物,而我獨寓於柔靜不爭之地,則人孰勝之者?是乃所以交天下之道也。經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疏義曰:自物觀之,惟卑故能堂,惟肖故能攘,一昧是理,恃狠乘物,將以為高,秪以取氏,蓋以常勝之道在柔,常不勝之道在剛故也。天下皆以剛強敵物,聖人以懦弱謙下為表,獨寓於柔靜不爭之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雖不蘄勝人,而人莫能勝,是乃所以交天下之道也。經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蓋知勝物之道,而自處以柔靜,物莫不為之下矣,以其靜故也。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徽宗註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疏義曰:有歛祕有散,有盈必有虧,非特人事,天道固然。惟洞照幾先者,將欲歙之,必固張之,知一歛一散相為消長,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知一盈一虧相為始終。故大國以下小國而以大事小,小國以下大國而以小事大,莫不各有所取焉。然則欲上人,以其言下之,而君子不欲多上人,凡以此故也。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徽宗註曰:天道下濟而光明,故無不履。地道卑而上行,故能承天。人法地,地法天,故大者宜為下。
  疏義曰:天道以下濟,故光明而覆燾無方。地道以卑,故上行而承天時。行謙沖之道,天地且爾,況於人乎?堯以允恭而光被四表,舜以溫恭而玄德升聞,凡以法天地而已。三才異位,其道則同,是以王不自大,以法乎地,乃能無為而天下功。地不自大,以法乎天,乃能不長而萬物育。然則不自大,乃能成其大,莫不皆然。大者宜為下,不其然乎?
  道德真經疏義卷之十一竟
  道德真經疏義卷之十二
  太學生江澂疏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也,
  徽宗註曰:天奧西北,鬱化精也。地奧黃泉,隱魄榮也。人奧思慮,蘊至神也。天地與人,有所謂奧,而皆冒於道。道也者,難終難窮,難測難識,故為萬物之奧。道為萬物之奧,則物者道之顯歟?
  疏義曰:道之為奧,其深莫測,如室之奧而深密焉,如淇之奧而深閟焉。凡戾顯而入隱,皆有所謂奧,《太元》論三摹,所以各言其奧也。且天以不見為元,西北則於卦為乾,復乎至靜,化精之所鬱也。鬱化精則氣機密移,陽遇陰而鬱矣,故曰天奧西北,鬱化精也。地以不形為